2006年高考话题作文的命题探析
分析2005年各地高考作文题,不难看出:尽管各地题目千差万别,但大家都始终紧扣着“强化思维、注重表达”这一中心不变。有专家指出,2005年各地的作文题由过去一味地讲究“诚信”等道德灌输,转为现在强调学生内在的人生反思,强调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由前些年单一强调话题作文创新,转为话题作文主导,命题、材料作文并举,多种形式回归的命题格局。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标志着高考作文命题已经由尝试期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和全盛期,同时也透露出了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若干重要信息。
辩证思维——重要导向
2005年包括全国试卷在内的16套试卷的作文题基本都采用话题作文的方式,无论是文字题还是图形题,万变不离其宗,大都以话题的形式提出作文要求,话题作文引领风骚已经显而易见,这也是符合眼下作文命题趋势的。而在具体的作文内容上,可借用浙江的作文题目来作形象的概括,即“一叶一枝一世界”,并且整体的命题水平是“今年花胜去年红”。各地的16个高考作文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要领题,如北京的《安》、江西的《脸》、重庆的《自嘲》、广东的《纪念》,粗看像是命题作文,但是却比命题作文的范围更广、写作空间张力更强,此类题需要考生呈辩证思维方式,比如以《自嘲》为例,说到底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讲述一个“释然与颓然的关系问题”,要知道,自嘲作为一种对生活敬畏、自谦的人生态度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一旦过分,失去了一个度,就会转变为自卑和颓废。考生要写好这篇作文就应当对这两者关系进行辩证地描述和分析。第二类是关系类话题,这是今年作文题的主导,比如江苏的作文题是表现凤头、猪肚和豹尾的关系,全国统一卷是表现“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两者的关系。但无论是第一类的单一概念题还是第二类的关系类话题,他们都有着一个关键,即“关系”,这昭示了2006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强调辩证思维。这是一种重要导向。高考作文最保险的做法就是采用两分法,以展现辩证思维的品质。事实上,话题作文的原理是,给你一桌菜,允许你从中挑出一碗来吃。学生对待话题作文只需把握14字秘诀: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化大为小。
形式交融——主流趋势
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方式丰富多彩,很多已经很久未在高考中露面的文体、要求都出现了。但这些命题都切合学生年龄段及认知特点,既是对以前生活的盘点,又是对未来生活的思考。概括起来,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呈以下几大特点:一、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如四川省今年高考作文题为《忘记与铭记》,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同时也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全国卷今年是一道材料作文,但仔细分析发现《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又和关系型话题作文相近。福建省是一道看图话题作文。各种形式的交融,增加了审题的难度。二、话题作文中以关系型与材料型为主。全国卷三套作文题都是关系型话题作文。江苏、浙江、福建等省都是材料型话题作文。三、今年部分省份对作文文体提出明确要求。重庆、北京卷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说明文。湖南卷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而湖北卷表面上无文体要求,实际上题目中隐含着“结合自身感悟作文”,也是一道议论文。2004年全国高考卷中仅仅上海、北京跳出纯话题作文的框框,却受到好评。今年全国纯话题作文题数量大大削减,从中看出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形式渗透式作文甚至命题作文可能会成为未来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2006年的考生,在应试复习时,应注意不同类型作文审题训练。各种文体都要训练,特别是很多考生都不太擅长的议论文。
贴近生活——时尚话题
这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动不动要考生谈道德、谈人生、谈事业,甚至论述生命的意义,要求考生进行辩证思考或哲理分析,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一个十七八岁的中学生,人生之书刚刚打开,暂时还根本谈不上事业,而且生活内容又十分单调(从书本到考试,从家庭到学校),却要求他谈以上这些话题,他能不感到沉重吗?明明没有切身体验,硬要他写,那他就只能议论故作高深,叙事胡编乱造,或者谈套话,讲大话了。2005年上海、湖南等地的作文题,充满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考生可以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或议或叙,较好地反映自己的切身体验,这种命题值得提倡。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既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考虑,更是为广大考生着想。我们想想学生他们有限的知识,想想他们生活的圈子,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一定会考虑在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范围内命题,以便使他们能写出反映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想。在多彩的生活背景下多角度地感悟生活,利用写作的平台,展现对生活的内在反思、理解和感悟,充分彰显个性,这应是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要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