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7780字。
粤教版语文(必修1)(必修2)学业水平检测
命题人 : 刘运益
2006年1月
一、古诗文默写、阅读,名著阅读(40分)
(一)填空
1、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空缺的句子(三句全作,每句2分,共6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⑵“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⑶“人非圣贤,____________?过而能改,______________。”(《左传》)
2、课外阅读名著检测(6分)
⑴“_________”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俄国学者称赞《__________》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⑵《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___,“智绝”是___________,“义绝”是___________。
⑶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______;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________一事。
⑷《家》塑造了觉新、觉慧、鸣凤、高老太爷等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有口皆碑的艺术典型,其中,“_________”已成为了失去自我、具有双重性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代名词。____是中国“多余人”的代表。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3——7题(共10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 举(全)国上下
B.族(灭绝)秦者秦也 诛灭九族(宗族)
C.使(假使)六国各爱其人 不辱使(出使)命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定) 油光可鉴(当镜子照)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③ 骊山北构而西折 ④不敢言而敢怒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5.对文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6.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人;③是指唐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7.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1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2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