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作者:江苏省海安县西场中学 印文权 吉传琴  时间:2006/1/26 16:52:0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049
  要学好古文,除了需要掌握一些古汉语知识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古代文化史知识。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而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该文涉及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史常识,对这些知识,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就谈不上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掌握了这些知识,对我们学习该文是大有裨益的。
  在此,对《孔雀东南飞》一文涉及的古代文化史知识作归纳和简要说明。
  一、涉及称谓。
  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贱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母亲的自称。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下官: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文中是郡丞的自称。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是兰芝对丈夫的称呼。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大人:对尊长的敬称。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老人家”,文中指兰芝婆婆。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一般是君对臣的敬称,文中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汝:用于上称下或不客气的平辈之间,文中是兰芝母对兰芝的称呼。
  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文中是仲卿母亲对仲卿的称呼。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结发:对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古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表示成年,可以结婚了。文中指仲卿20岁。
  二、涉及官职。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府吏: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文中指庐江府小吏焦仲卿。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县令:一个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丞:郡丞,辅助太守的官。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主簿:太守的属官。
  三、涉及历法。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即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用针作各种游戏)。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五更,指平旦,是寅时,相当于现在的3点至5点。
  四、涉及器物。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床:古代的床与现代的床不同,较矮,较小,主要是供人坐的。《尔雅·释名》说“人所坐卧曰床”,可见中国古代的床,既是坐具,也是卧具。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式,但直接跪坐在地上很不舒服,所以很早就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到了南北朝,床作为坐具在南北方就极为普遍了。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王欣 于04-17 20:49发表评论: 第1楼
  • 原来古时候对男女的婚配也有规定啊!
    孔雀东南飞我们还没有学过呢!
    很是期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