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成功的“秘诀”

作者:江苏省睢宁县中学 张书影  时间:2006/2/3 20:14:5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76
  
  
  江苏省睢宁中学的陈伟以674分的高分成为了2005年徐州市的高考状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伟的物理、化学、数学三科都考出了全省单科优秀成绩,分别为149分、146分、133分(全省的均分为110分、87分、77分)。清华、北大两所学校都想方设法联系到了陈伟,要提前录取他。许多人问起他成功的原因,他谈得最多的不是苦学死练,而是他幼时的理想、高考时的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乐观自信的心态。                                                          
  远大理想与高考目标
  陈伟从小就热爱航天事业,痴迷军事和兵器,要当个航空专家。他说这样的想法对他今后的学习和高考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从小就爱学习,成绩每次都名列前茅,中考分数远远超过报考当地最好条件中学——徐州一中的分数线。
  上了高中后,他最先给自己订下的目标是南京大学。因为他曾在南京大学参加过江苏省化学奥赛决赛,南京大学悠久的历史、先进的科研设施、浓厚的学术氛围及遥遥领先的全国高校排名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但一次老师的批评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使它改变了自己高考目标。
  那是在一次外语课上,英语老师发现他的《课课练》几乎没做,便火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说你这样下去还怎么当我们二十四班的清华北大之星!从那时起,陈伟才意识到他在老师们心中的分量,只觉得责任重大,而自己却一点准备也没有。在这天以后,陈伟才改变了自己的高考目标,将志愿定在了清华北大上,并且更加努力学习,最终实现了老师的期望。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乐观自信心态
  他考取清华后,报社采访,电视台报道,学校宣传,都要问他的学习经验和窍门。对此,他的老师、同学和本人,给了很多的答案,尤其是他本人的回答更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老师:吴绍棠老师是他的班主任,也是他的数学老师。他说,如果用聪明、自觉、刻苦来评价他的话,班里有很多这样的学生,而陈伟除了具备这些品格之外,最突出的就是学习相当主动,肯动脑。比如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其他学生都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老师,等着老师讲解。只有陈伟会抢在老师讲解之前,思考并写下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简要步骤,然后与老师的解法作比较,找出差距,吸收其中精华部分。他在一次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曾说,上课时只有紧随老师教学思路,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的每一句点睛之言,才能在你的头脑中激出思维的火花,你才能有大收获。
  对老师的讲课,陈伟不仅认真听,积极思考,而且非常注重师生互动。别看他平时很腼腆,但是课堂上就变了一个人,自己有了什么好的想法或问题,一定提出来,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他认为这样做有两点好处:如果你的想法是好的,那么这样可以集思广益,大家共同进步,促进班级整体成绩进步;如果你的想法是片面的、不完善的,那么大家一起商讨研究,就可能从这个原始的想法中引出许多好的思路、方法,使你对这个问题理解得更深入、全面,帮助你把这个问题解决。
  郭同芳老师是高三年级主任,也是陈伟的化学老师,说到陈伟的学习,他补充说:陈伟在注重“动脑”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动手”,也就是基本功的训练。在高考复习阶段,不少学生为了节省时间,把题目拿过来看一眼,知道怎么做得就可以了,可陈伟总要用笔在本子上写一写,算一算;别的同学过分依赖计算器,可陈伟坚持自己演算得出答案,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熟练的解题能力和快速的运算能力,为高考时能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大容量的答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知道,这个时候可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啊!
  同学:凌海峰同学是他的同桌,他对陈伟取得成功原因归纳出三点:
  一是他非常注重基本知识——尤其是书本上基本知识的掌握。他给同学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课本和几个文件夹。他的课本上面有各色各样的符号,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重要内容都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以便于复习和掌握。到高考前夕,他的课本都已经被翻得破得不成样子了。还有他的几个文件夹.他在每科的文件夹标题栏处,标着“未做试卷”、“要整理试卷”、“重要错题更正试卷”……还有几个是各科的考卷的分类整理.这样一来,学习变得条理清晰,有章可循,为他后期的复习提供了一份很好的参考资料,节省了不少翻找的时间。
  二是他的学习心态良好,心理素质过硬。在他和同学相处的三年里,他给同学的感觉是----乐观开朗,冷静沉着,有很强的自信心,这使他可以从容面对繁重的学习与复习。高三阶段考试很频繁,每次考试名次升降变化很大,但他生不骄,败不馁。他曾跟同学说:“一切瞅准高考,平时的一次两次成绩好坏算不上什么!高考考场不仅仅是知识储备与综合应用的较量,它还是临场情绪的比拼.每天都患得患失的,好比负重行军,怎么会有效率和好成绩?
  三是他的课外知识面宽。他平时喜欢读《读者》、《参考消息》、《军事天地》及其它一些自然科学杂志。这些东西的阅读,拓宽了一个理科生的文化及自然科学的视野,这样他就有了丰厚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应对各科考试中的一些信息题、背景题。
  本人:他在清华大学的宿舍里通过电话告诉我们说:我的座右铭是“付出总有回报”,但我的同学听了肯定会怀疑我这句话的正确性。因为论在学习上付出的时间,我在班里应该算倒数几名,与我取得的年级前三名的成绩是极不相称的。我高三时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是玩过来的。我经常打篮球,打乒乓球,跑步;无聊时还会到咱睢中漂亮的风景区去转悠,周末有时还会上街转转;午休前我还会买一份《参考消息》;晚上从不熬夜,在我们校十一点熄灯时准时休息……当然这样有时会导致一部分作业无法完成,需要用其它一些方法对付(不包括抄袭)。但这些课余活动对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是大有帮助的,它取得的成效和收获远远超过了因它耽误的那点时间的损失。
  高三生活很苦很累,为了活跃班级因紧张学习带来的沉闷的气氛,放松我们一天到晚都紧绷着的心弦,使大家能稍稍从疲惫劳累中挣脱出来,我们常常见缝插针,在课余生活中找乐子,即便是在从教室到厕所的那段几十米的路上。
  比如,几个从厕所回来的同学会把正去厕所的同学从半路拖回教室去,任他怎样吼叫或是求饶,引得大家一阵大笑。后来这个恶作剧做得多了,去厕所的同学只要看到回来的人数众多,就赶快找了个小道逃掉;有的逃不掉就干脆说:不用拉我,我自己回去!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
  我的高三生活就是在这样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度过的,因此我的学习也一直保持着高效率,最后几次考试班里第一的我不仅还是第一,而且是徐州市第一。所以说,我的成功源于良好的心态,但愿更多的人能注意到这一点。
  孝顺父母与回报社会
  陈伟父母以种地为生,家境并不宽裕。为了供儿子上学,他们除了种地,还养着鸡、羊,栽些番茄、黄瓜等蔬菜贴补家用。得知孙子很快就要到中国最好的大学念书时,陈伟82岁高龄的奶奶说,自己这些日子天天到集市去卖大蒜,就想给孙子攒够100元上大学。
  陈伟的父亲是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农民,而母亲几乎不识一个大字。问及他对儿子的教育时,纯朴的父母亲只是说儿子很听话很懂事。中考时,儿子的中考分数达到徐州一中的分数线,家人都劝其报一中,但陈伟为了给家里省钱却告诉父母说:“其在哪儿上学都一样,关键是自己认真学习。”平时,陈伟在学校很节省,很少向家里要零花钱,有时得了奖学金,周末回家还要父母、奶奶买些东西。这次陈伟考上了大学,陈伟的奶奶高兴地说,小伟很小的时候就说了,自己以后长大挣钱了,一定用小包车来接奶奶去北京享福,没想到转眼孙子真的就出息了。                 
  谈到对孩子的辅导, 陈伟的父亲说,他是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农民,而母亲几乎不识一个大字,根本没法辅导孩子,这些成绩的取得全是儿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他平时学习自觉,回家根本不要父母操心,农活忙时帮助家里干点农活,剩下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学习了。除了学习,他还非常爱看航天和兵器方面的书,平时他的抽屉、床头堆满了这方面的书,即便在高三最紧张的学习阶段,他也没有放弃这方面的爱好。他说他要凭自己的努力,不仅要改变贫困的家庭面貌,更要在航空航天和军事方面做出成就来,以报效学校和国家对自己的培养。
  25日下午,陈伟通过查分知道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后,就打算报考清华的航空航天专业,以便将来致力于航空研究,研制出新式飞机,使国家更加强盛繁荣。
  现在他已经被录取清华的航空航天专业,我们祝愿他的美梦成真!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