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学生的作文秘诀之二——怎样写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讲给学生的作文秘诀之二——怎样写
首先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说到观察,以前老师教的办法可能很含糊,很神秘。我教大 家一个“简单”的办法:)带上摄象机、照相机、录音机、尺子、密度计、温度计、集气瓶 ……将事物的性状准确详实地拍摄、测量、记录下来,让读者见其形,睹其色,闻其声,感 其温,嗅其气,辨其味,捕捉其动作或者变化。 ——这看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 实际上,这些工具,就是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各种感官。要调动各种感官 去感受,并把这些感受如实地、原汁原味地用文字还原。写出形象、颜色、温度、明暗、声 音、气味……将当时的情境完整地搬运到读者的眼前来,让读者不知不觉地走进去!!!
前苏联作家A.托尔斯泰在谈到描写时,曾说:“……你们应当时时运用幻觉(回忆和想 象——笔者注),就是说,学会看见你所描写的东西。你们对你们所幻想的影子看得越清楚 ,你们的作品的语言就越准确而切实。”(《论写作》)在构思时必须将自己的身心完全摆入回忆和联想的环境氛围之中,借此产生真切入微的体验 ,以这样复现的体验作描述的素材。 美国新闻学家D.C.雷特狄克在谈到描写技巧时说:“在人们的心里,蕴藏着各种各样的记忆 ,如果你能唤起他们心中的这些形象,你的描述就具有了激动人心的力量。” 怎样唤起读者的记忆呢?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的头脑中产 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如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这种启 示性,就能够在读者的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人们心中那些深刻的印象并不是只从视觉的来的,它们也来自人们的触觉、嗅觉、味觉、 听觉。经验表明,初学写作的人大多重于视觉形象,只写自己看到的一切,而实际上,这只 是印象的一部分,要反映出一个场景,仅仅调动一种感受是不够的。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 感,就要突破视觉印象的单一描写,而综合地调动触觉、嗅觉、意觉、视觉、味觉、听觉的 多种印象,立体地反映环境、气氛。这样,既可以加强事物形象的高度真实感,又可以大大 丰富客观画面中渗入的情感因素,创造出更为动人的艺术境界。
“想一想我们在海滨度过的时光吧。除了你看到的一切之外,你一定还记得那徐徐吹来 的海风,那一阵阵海浪的拍击,你的嘴唇上还留着海水的咸味,那沙粒也还曾抚摸过你的双 脚。如果仅仅写出你看到的景象,不就会漏掉许多生动的回忆吗?(雷特狄克:《特写写作 》第29章) 来看看几个运用“搬移法”的例子: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描写百草园内的景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颜色 ),光滑的石井栏(质地),高大的皂荚树(形状),紫红的桑葚(颜色);也不必说鸣蝉 在树叶里长吟(声音),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形态及准确的动作),轻捷的叫天子(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速度和力度)向云霄里去了(形态及准确的动作)。单是周围的短短(规 模)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拟人),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声 音),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又酸又甜(味道),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同作者一样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就是这种写法所产生的效果。
再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写《春》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力度)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 气息(气味),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气味),都在微微润湿(湿度,触觉)的 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 宛转的曲子(拟人),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时间之长) 嘹亮(声音的响度)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细、 密、亮:联想-比喻)地斜织(有风的状态)着,人家屋顶上全笼(范围)着一层薄(厚度) 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颜色及亮度)。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写父亲去买橘子的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 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步态)走到铁道边,慢慢(动作速度)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 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细微动作)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细微动作);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细微动作),显出努力的样子……恰如一段录 象,让读者看清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从对那一连串艰难的动作的细致入微的描写中, 感受到一个在惨淡的光景中苦苦撑持的父亲对儿子浓浓的舐犊之情。 理由《扬眉剑出鞘》——晚上7点,决赛开始。大厅里观众比白天骤然增多。按抽签决定比赛排列顺序,栾菊杰将和苏联的扎加列娃对阵。这对双方都是一场关键性的比赛。看台上的气氛上升到白热化。 小栾穿一身紧身的白色击剑服,扎一件金属丝织的背心;携盔持剑,登上赛台。在大厅 乳白色的灯光辉映下,她一身洁白。 …… 裁判员发出“开始”的口令。小栾轻捷地跃进几步。挥出剑去,在对方面前晃了几晃, 对方举剑相迎。这是一种互相调引的动作,两道剑光翩翩缠绕,仿佛在空中划着问号,都在 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