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满仓老师的《父亲六十》有感

作者:下吉中学语文教研组 王三卫  时间:2006/3/21 10:29:3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133

  一、阅读的初始的感悟。
  小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长大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中年了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小时候,看父亲无所不能,长大了,看父亲平庸无能,中年了看父亲又是深不可测。这是人随着的社会阅历和人生阅历的增长而形成的生命感悟。王满仓老师这篇文章就阐释了这个普遍的人生体悟,在人经历了种种艰难的社会实践,尝到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滋味后 ,方开始理解生活,理解父亲,感激父亲。
  就如文章中写道:“一面要孝敬于父亲母亲,一面又要安慰妻子,养活自己的小儿子,我经历着人生未曾经历的艰难,我的生活四面危机!其实父亲何尝不是如此!“要知父母心,除非抱儿孙。”及至我有了儿子,经历了人生的酸楚与艰难之后,我才深深的理解了什么是父亲,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于天地之间要“孝”字为先的道理。”
  又如:“望着父亲的六十存照,看着他老人家两鬓霜雪一脸沧桑而又微笑满面的颜容,我知道了圆满者何也,苍凉者何也,父亲者何也!父亲就是我这一生读不完的一部书,这部书里有生活的艰难与坎坷,有生活的甜美与圆满;也有鼓励我不断奋发的精神财富,有我如何度过这漫长而又短暂一生的人生哲学。” 
  卡莱尔说:“不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一切伟大都是在泪里生长,从苦恼和穷迫中间迸出来的。”王老师他也不例外,三十多岁就椎间盘突出、颈椎增生、左耳突聋,岁月沧桑,人生无情,造化弄人,慨当以慷。一般来说,内心愈是凄凉苦闷,文章愈会华澹壮美,王老师就是如此,他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传达出我们大家欲言的心声。
  常言说父母给了我们肉体,养育我们成人,是他们应尽的义务,这不会让人无端的想哭,真正让人难以承受的是父母为自己的儿女在隐秘的岁月所承受的内心痛苦和生命叹息,他们用黑暗的底色抵挡外界的风风雨雨,让我们感到内疚,让我们无法原谅自己,这是一种痛苦的希望和审问,是我们用一生都还不完的精神债,就如诗人海子在诗中写道:“想起了从前,人间的道理,父母的道理,使我们无端地想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其人之本性也。愿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能像王老师一样孝敬父母。
  二、写给父亲。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三、人物形象评析。
  父亲的形象:
  一生坎坷不平,一生奋斗不息,倔强,自信,责任感强,疼爱儿子,理解儿子,明智通达,和蔼可亲,感到自己很幸福很满足。
  儿子的形象:
  嗜学如命,聪明好学,感激父亲,佩服父亲,有个性,有尊严,敢于父亲相抗衡,非常孝顺,先父亲后自己,先家里后私人,事业心很强,忘我工作,是天下孝子的模范。
  四、情之至者,自然流为此文。
  1、其味之长,三日不绝,其言之质朴如山之兰花草,既平实普通又耐人咀嚼。正如王老师所言:他是和着眼泪写完这篇文章,不能感动自己焉能感动别人?
  2、他在行文时有意以音乐旋律的发展来安排文章的脉络和感情起伏,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注:王满仓老师原文见本站文章中心下面的地址——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5088_1.html

文章评论

共有 3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wswawjm 于03-21 22:16发表评论: 第3楼
  • 由于时间仓促,本想将父亲六十和背影比较一下 ,未能如愿以偿,有时间定要完成心愿,让我心平舒。
  • 海阔天空 于03-21 20:25发表评论: 第2楼
  • 三卫:
    你的评论让我叹服!你用自己学养和知识占有给了此文以精到的点评。开首一段话,极富哲理与禅意,是文章的最好注脚。你有引用卡莱尔的名言来阐释文章内涵与要义,最恰切不过。
  • 郑声 于03-21 10:37发表评论: 第1楼
  • 原文很感人,评论说出了我心中的感受。谢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