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回来的精彩——在“高级研修班”的几点体会

作者:佚名  时间:2006/3/30 22:07:4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22
  在这样一个肃杀的冬季,我有幸参加了太原市语文教师上海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反复看着自己厚厚的笔记,一种拂之不去的教学感悟萦绕在脑间。
  这一周的时间,的确紧张而精彩,这精彩是一行50人学习交流中一份感动,这精彩是上海在教改前沿的一股巨浪,这精彩是反思的力量,是合作探究的结晶。
  一、感动于于漪老师的高尚师德。
  在匆忙与烦琐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常常油然而生一种厌教的情绪,然而听了她的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除了感动就是愧疚,因为聆听她的讲话,就是接受了一套精神套餐,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在于漪老师从任课老师到班主任到年级组长到教研组长到校长的经历中,她的体会是“最难的事情莫过于上课”。是啊,三尺讲台连着孩子们的青春,语言文字撒播学生的心灵,让我铭记在心的是“谁选择了教师,谁就选择了高尚;写下了真理,抹掉了功利;举起了学生,奉献了自己。”让我再没有理由对自己的职业说“不”
  二、神往于与会代表的真话世界。
  这是一个温暖的城市,因为第六届沪苏皖浙“新语文圆桌论坛”在热火潮天的进行着,不必说与会代表座无虚席,也不必说那四地市的四节诗歌教学的真实课堂,最让人期待和关注的是自由论坛世界,敢于说真话的黄玉风赶来了,论坛发起人程红兵赶来了,众多的声音攒在一起,奏响一曲课堂之争、课改之论。还精彩于学生,留精彩给自己。这里是一个没有尔虞我诈的自然世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只有平等的对话,在这个世界了只有辨证的分析,在这个世界里只有畅所欲言,让我们真正来营造这样的氛围,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真正让新课程绽放出娇艳的花朵。
 三、反思于语文师生的课堂。
 此次上海之行,我听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报告,真正的五堂实录课,同样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同样在三维目标教学的指导中,上海的课堂更多注重人文的元素,更多的注重实际的研究,当手捧着上海杨浦高级中学语文课题组一个个鲜活而富有生命的的研究成果时,当听了上海建平中学语文真正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材进入课堂时,当看到于漪老师的弟子陈小英在走向特级的道路上有那么多的同行同伴互助互帮时,我们的确意识到语文的课堂之争,不应该是教师间的背离,而是合作,不应该是课堂的封闭,而是融合。语文的课堂始终应该让学生来体现她生命的活力,怎样精心备课,怎样选择教法,怎样处理疑难,很多的怎样如果都能像圆桌论坛一样真实辩论、真实探讨,我想,我们能上好一堂学生喜欢的课。
 四、不满于自己的被动与慵懒。
 虽然我是作为一个骨干教师的身份去参加培训的,看看我们同行在教学中的累累硕果,我怎么能这么陷于满足呢。我到底在自己的十年的教学生命中缺失了什么,如果我现在及时寻找,我想我能找回这一份精彩。
 一要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事情,不断进入一个与古人、名人、高人对话的世界。
  二要把平常与同事聊天的时间节约下来,反思自己一天的教学活动,督促自己能写出一些教育与管理的教师手记。
  三要善于把自己萦绕在心中,体验在教学的很多一线资料与同行及时沟通交流,以便形成文字,成为探索和研究的一手材料。
  四要善于营造更和谐更宽松的教学与合作的氛围,让自己博采众长,更快地走向于漪老师的教学境界。
  我不苛求在功利上成为名师,我更希望做平凡岗位中学生眼中的名师,做自己眼中的名师,这就是我要的人生,这就是我寻找回来的精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