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个性,放飞文采——话题作文训练对策

作者: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郭大根  时间:2006/4/6 21:05:2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620
  作文号称语文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的分析,我发现“话题作文”倍受青睐。“话题作文”紧密联系考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考生的特长优势,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张扬学生个性特点,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那如何在所定话题内,张扬个性,放飞文采,在广阔的写作舞台上跳出最优美的舞蹈,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虽说“教无定法”,但我在语文教学中对话题作文教学的一些“法”却偶有所得。
  一、切分话题,大题小作
   “话题”式作文,就是要围绕命题所给出的内容进行选材组材。其材料的范围相对较宽,约束性相对较少,但往往较虚、较抽象,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对话题进行切分,找准方向,找准切入口,化“大”为“小”,分解出“子话题”来,使角度变小,使取材的范围缩小,让小事、小题材来反映深刻的哲理,这样有利于突出中心,而这就要求平时注重积累,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良好的材料,当然心中一片茫然。如果有了平时积累,能储蓄丰富的材料,写作时就能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写作资源,以我手写我事,我手写我心,展示丰富独特的自我世界。就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话题“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教育改革”、“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文章才能“出彩”。 
  二、理清思路,谋篇布局
  话题作文在一个“话题”统摄之下,把丰富内容要融进一篇文章,可能同学们会觉得有很多话要说,但由于考场上受时间限制来不及作全盘考虑就匆匆动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导致思路不清,结构混乱。而我提倡文章在结构上要有“凤头、猪肚、豹尾”。元代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也。”雕饰“凤头”,精彩亮丽;修饰“豹尾”,响亮有力;撑起“猪肚”,充实丰富。这虽说对写文章的一般要求,但我认为考场作文尤其是“话题”式作文更应如此。同时还应有巧妙的过渡,它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粘和剂”。“过渡语”一头连着“材料”,一头连着“话题语”,昭示着材料的倾向,隐含着题目的话题,体现着命题人布设“材料”的用意和“材料”本身固有的思想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一是要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掌握文体的结构特点;二是更要养成动手作文前先写提纲的习惯,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理思路、谋布局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三、出人意表,领异标新
  优秀的话题作文,要注重求异思维,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一扫“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奇”。话题作文的主旋律就是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创新源于观察、积累、思考,身边很平常的事情,其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思考的角度不同,背景不同,目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观点,就会产生新的有创意的想法。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象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当然这不是简单的语言上的标新立异,也并不是说选取的内容越奇特越好,而是在追求理想的人生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生命本质的诠释。
  四、真情吐露,文采飞扬
  高考作文中常发现一些仿作和套作,甚至违背情理的假、大、空文章。因而自2000年高考作文以来,写作要求中增加了“感情真挚”一项,这项要求倡导学生作文时要有真情实意,向阅卷者“吐露真情”,真情出精品,激情出智慧,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不是外加上去的,不是无限拔高,更不是无病呻吟,只有动乎衷、发乎情的文章才能得到喝彩,引起读者的共鸣。当然,我们并不要求必须是真人真事,但虚构的内容必须符合生活的实际。
  那么是不是讲真话就是好文章呢?也不然。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明好的内容也必须文采修饰。作文评判由“基础等级分”和“发展等级分”合成,在发展等级中,有一项为“有文采”,这表明话题作文的评分比以前更注重文采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多欣赏些文情并茂的佳作,积累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背诵一些名人名言、古诗词,写作时能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恰当运用一些成语、俗语等等。当然有文采这一要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平时多练笔,作长期的努力。
  “长江后浪推前浪,芳林新叶催陈叶”,话题作文以其新颖别致的形式脱颖而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教学、写作空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