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孔子,也要章子怡

作者: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 周王宏  时间:2006/5/16 21:55:4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97
  北大教授张颐武日前宣称一个章子怡胜过万本孔子。据称他的依据是章子怡等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孔子。诚然,从表面上来看,张教授所说的绝对是个事实,原因是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章子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比被赋予了多种意义和承载了太多内涵的孔子的知名度要响亮得多,并且她创造的商业价值也是相当可观的。我们不否认张教授的说法有其符合逻辑的地方,但我却要说中国既需要孔子,也需要章子怡。 
  一提到孔子,中国人的第一反应是“孔圣人”,心中顿时升腾起肃然起敬之情。为什么呢?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中华文明存续和发展的漫长时间里,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时也在丰富和扩展着中华文化的内容和内涵。虽然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和体现中国文化本质的载体是很多的,但是从古到今,我们找不出任何一个人及其思想和学说能够比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更广、更深、更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孔子已经成为儒家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的象征和符号。研究、发现、挖掘孔子的价值和宣传孔子的形象,其实就是在发扬光大中国文化。同样,在今天的中国,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依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发展的进程和中国人的现实生活。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有家美国媒体曾把孔子评为人类千年文化人物的典型代表之一。这就是说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那么,向世界宣传孔子就是在宣传中国文化;向世界介绍孔子的思想就是在介绍中国文化;向世界推广孔子就是在推广中国文化。君不见在中国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协助和努力下,孔子学院在国外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既是世界发现中国、重视中国、研究中国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主动走向世界的体现。如此说来,科学、客观、恰到好处地宣传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是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振兴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人物。比如最近几年,“超女”运动如火如荼,“超女”们红遍祖国大江南北。人们对于超女们的关注也如火山爆发一样,一发不可收拾。2005年的“超女”冠军李宇春还曾被某外国媒体评为中国的“英雄”,而本文提到的章子怡等人也是屡次登上了西方重要媒体的头版头条。客观地说,超女、章子怡等人是中国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象征和代表,与孔子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正统文化相映成趣。在中国走向世界和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捍卫我们的传统文化以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纯粹性和民族性,我们也需要提倡、推广、普及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以凸现中华民族的活力和张力。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是枝叶;根深才能保证枝繁叶茂,枝叶充分伸展才能吸收充足的阳光和雨水以保证根部的给养。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时时刻刻把握好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没有继承,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发展,中国文化就会停滞乃至失去活力;没有创新,中国文化就会失去民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中国文化的根基将不再牢固。继承才能发展,发展才能创新,创新才能永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中国文化的继承性、发展性、创新性、大众性、流行性和时代性,中国文化才能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永远屹立于世界先进文化的行列,中华民族才能自豪地向世界展示我们的自信和豪情。 
  清代有位诗人说过:“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但它绝不是主张抛弃过去的、传统的而一味迎合现代的和流行的;相反它告诉了人们一个真理,那就是文化的发展永不停息,历史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我们唯有正确对待传统的、正统的文化和大众的、流行的文化,我们才不至于在发展的征途中迷失方向。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 周王宏

文章评论

共有 4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长风云帆 于05-22 09:27发表评论: 第4楼
  • 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都不可一味盲从,但“超女”还是肤浅了一些。
  • henmaiguozei 于05-20 21:04发表评论: 第3楼
  • 章子怡的影响充其量是横向的,是有限的,无非作了个“艺妓”。 半部《论语》治天下,不知张大教授读了几句?国人当自强!
  • 忘梦兮灵 于05-17 19:31发表评论: 第2楼
  • 不能把孔子和章子逸相评定论!
  • smh 于05-17 10:13发表评论: 第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