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50字。
论《史记·孔子世家》中的孔子
清新县凤霞中学 李建
【摘 要】《孔子世家》勾勒出了平凡而伟大的孔子形象。本文旨在探讨《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是怎样的平凡与伟大。文章首先梳理了诸子文献中的孔子形象,然后,细致分析了《孔子世家》中的孔子,并与之前对孔子的评价作出比较。从而突出了司马迁笔下的孔子,既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个教育家,文化圣哲;他既是一个有着执着救世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凡人。
【关键词】《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伟大,在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中,随处可见,然而,从某种角度来说,孔子又是一个与世无二的常人。《史记·孔子世家》就告诉我们孔子既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更是一个充满人情味,有着生老病死、蹉跎一生的凡人。毋庸置疑,太史公司马迁这样描述他自有他的道理。西汉距离春秋,也就三四百年,从春秋以来所遗留下来的有关孔子的文献自是比现在要多。太史公把这些原始的资料收集起来,并加以整理、编排,通过史学家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便写成了这篇万余字的传记,也就重新构筑起一幅孔圣人的形象。
先秦、西汉诸书中的孔子形象
顾颉刚先生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一文中曾这样说过:“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孔子,即使在同一时代也有种种不同的孔子呢。各时代的人,他们心中怎么想,便怎样说。孔子的人格自然也跟着他们变个不歇。”经过考究,他得出结论说:“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时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现在又快要成君子了。”[1]
以孔子继承人自居的孟子对孔子自是推崇有加。在《孟子》中,孔子集伯夷、伊尹、柳下惠“三圣之事,而为一大圣之事。”(朱熹《集注》)孔子是真正的集大成者。并且《孟子》中的孔子已成为如尧、舜、禹、汤文王般的圣人形象。
和《孟子》一样,荀子也是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荀子》中写道:“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2] 在荀子眼中,孔子自然是“大圣”。
到了西汉,由于受到以董仲舒、公孙弘为首的公羊学家的极度推崇,以及纬经中的神化,孔子从“君子”、“圣人”的形象进而成为“新王”、“素王”。他们将一个在世并无显位,只不过被孟子称为“人伦之至”的圣人制作成为黑帝之子。[3]
然而,并非所有先人对孔子都是如此推崇。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它们不仅“各以其道相胜”,而且对孔学构成了共同的挑战。以战国诸子的多维视角来看孔学,《墨子》看见了无用的奢淫,《庄子》看见了大盗的祸首,最为集中的是《韩非子》,它认为儒学中含有大量社会毒素,而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孔子,则受到它们无情的批判。
综上所述,先秦西汉诸子对孔子形象的塑造各有不同,但总的看来,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历史真实的局限。出于各自的需要,诸子笔下的孔子形象已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
从《史记·孔子世家》来看司马迁笔下的孔子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事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创造了传记文学的典范。《孔子世家》作为《史记》中的一篇人物传记,作者用了相当长的篇幅记叙了孔子的生平事迹,道出了一代圣人——孔子的思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