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要靠教育的解放
作者:孟祥荣 时间:2006/6/7 6:24:0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66
诺贝尔奖是为给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而设立的最崇高荣誉的奖项,而此奖的获得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中国未能有人获此殊荣,当然有复杂的原因,诸如文化、历史、经济、社会的等等内在原因,但笔者以为,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人。
我们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显得十分不足。所以,自主创新已经被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并用方针政策的形式被规定下来,足见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要靠教育的创新,要靠教育把众多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但当前的应试教育严重损害着人的创新能力,将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思维都扼杀掉了,模式化、机械化、单一化成为主流。我们经常听到XX中学生让地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等竞赛中囊括金牌或银牌,但多年以后获得了大奖的却外国的同龄人;更令人非常心疼的是,很多的孩子不是在快乐中成长的,相反是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艰难的生活的。
笔者看过两个片子,一个是电视剧《四个小留学生》,写的是中国家庭的四个高中生去加拿大留学,他们在那里快乐的成长,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专业和选择了自认为最幸福的人生道路;有的报考了某大学某教授的数学专业,有的报考了时装专业,还有的选择了在国内认为普通平常的专业等,甚至违背了父母的初衷厚望。但他们感到幸福,充满自信,充满激情,表现出非常强的创造能力。再看我们国内一个电视片,同是高中生,六七十人在一个教室内,书桌上是堆得像山一样学习资料,都在拼命的学习。在他们的眼里,教师的严厉、无情,都是对他们极其的负责,教师经常把“名牌”、“重点”放在嘴边,不厌其烦:谁不用功了,成绩名次下降了,可就不得了,或遭到批评,或请家长;就连家长会上,也会明确的要求家长:“在学生即将考试几百天内,所有的家长,都要把孩子的考试当作最重大的事情,也就是说,家长不要闹矛盾,打架或是闹离婚”等;在黑板上每天都写上“今天距高考还有XX天”,俨然大战在即的态势,其紧张的空气,不可言表。加拿大是发达国家,不得不承认其教育科学水平高出于我们,我们缺少的正是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而不是金榜提名。
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培养自主的创新精神目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应试教育有盲目性、从众性和不正确的政绩观,它急功近利,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于不顾,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牺牲的是个人价值和潜能;即便是教师也会成为受害者。学校以升学成绩评定奖惩教师,会促使教师不能去充分发展专业,不能创新,疲于奔命。应试教育的成功对于个人来说只能是一时的兴奋,绝非一生的精神财富。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少年的智力生活,他们广泛而多方面的兴趣,他们在积极活动中自我肯定的意向,这一切预示着:如果学校里除上课之外再无别的,那末,这种课就满足不了上述需要。不论课上得如何有趣,不论教师如何努力地的把课上得完美无缺,少年学生仍然会冷淡地对待他们,如果智力上的需要只局限于课堂学习。少年们对那些与课无关而好像是路过时顺便得来的知识,特别尊重,倍加珍爱;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对人来说总是特别宝贵的。”
我们很多的教育事实恰恰是忽略或省略了这些,造成了欲速则不答的后果。为了达到升学的目的,只要升学不考的,如音乐、体育、美术等可以不学或不设置这门课程,哪里有功夫去劳神费力的关注孩子的未来呢!
所以说,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就必须从教育做起,解放教育,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多年以后,我国成为人才大国,最终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