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佚名 时间:2006/7/15 18:26:1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264
(一)话题作文与料作文的区别
学生由于多年的材料作文的训练,已经习惯了材料作文的"引___议___联__结"的模式;即:开头引述材料,并对材料加以评价、概括,从而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联系实际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全文照应材料。的确,从形式上看,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共同显著特点是命题都提供材料,而且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也没有区别,这样就使得本来就习惯写材料作文的学生更加容易出现失误,不自觉中将"范围宽泛"话题作文进行了自我束缚.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区分二者要记住“两看”:首先看材料在写作过程的作用,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作文的材料则是特定的观点的载体。也就是说:前者的材料只是为了引出一个话题,本身并不规定文章的中心,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后者的材料却是写作内容和立意的依据,本身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其次看写作的角度,话题作文围绕的是话题,所写的文字只须与话题有关就可以,材料作文围饶的是材,所写文字与材料密切相关。
(二)写作思路的开拓
要写好话题作文,首先应该知道话题是什么,对话题的限制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调动丰富的生活积累,选择切合话题的立意,选择能够展示才华的文体,遣用流畅、有意蕴的语言。思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思路不开阔写起文章来就无从下笔, 因此,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不容忽视,而要开拓思维就必须从“思维的开放性”特点入手。由于话题作文为考生展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展开联想与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构思作文时,应围绕话题积极展开辐射性思维,思维的触角可以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要联想与该话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寓言漫画、新闻报道以至影视节目,要注意话题中关键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以及比喻义。在充分发掘出话题内涵的不同侧面、不同层面的基础上,认真筛选、整理、深化,从而选好角度,使文章选材、立意不同凡响。一般来说,针对某个话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价值、内涵、时空”等方面来展开思路。
1、内涵。即话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可通过形象的事实展开叙事,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释话题的内在含义。
2、价值。即对话题进行评价,如好与坏、利与弊、善与恶等,通过表达自己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的立场来确立文章的中心题旨。
3、时空。即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联想。时间就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中叙事,也可以将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空间包括领域、地点、场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间背景会赋予话题不同的内容。
如果我们从以上几方面展开联想,就能够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以话题“名人效应”为例:从内涵角度出发,何为“名人” “名人效应”又是一种怎样的效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些因名人而产生了什么效应结果如何;从价值角度出发,阐述作者对名人效应的看法,认为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到底有多大,是全面的肯定、否定、还是辨证地看待;从时空角度出发,可以设计一个故事,分别写“古代名人”、“现代名人”、甚而至于“未来名人”他们是如何为社会带来怎样的效应,他们带来的效应有何同与不同;也可以写国内与国外名人效应的区别和相同之处等等都可以作为开拓思路的启发点。
(三)文章中心的确立与创新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大多浮光掠影,泛泛而谈,“大话、空话、假话、套话”满天飞,全文找不到明晰的中心。有些同学虽然好不容易写出了一个中心,但又是“陈年老醋”缺乏新意。因此,指导确立明确而有新意的中心非常重要。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一个好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那么,怎样的主题才算是好的主题呢?首先,要准确深刻。既要能够切合话题,或是与话题、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又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上文提到的“名人效应”话题,如果仅就当今社会某某名人为某某产品做代言人取得了多大上社会经济效益,而不从更深层次去分析产生名人效应的社会原因是个人崇拜,那么,文章就缺乏思想深度。其次,必须具有新颖性和时代感。写文章应有突破,有创新,给人一种新鲜感和陌生的愉悦感,以作者新的认识,新的观点,使读者获得新的启发、新的教益。同时文章最好能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如“名人效应”话题,可以将话题与国家的西部大开发、WTO联系起来,阐述在新形式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名人效应。
同时以“题记”的形式将中心放在文章的开头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使得学生写作时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不致于偏离中心,指导学生学会点题也非常重要;为此,可以要求学生写作时先将文章的中心简要地列出来,以开门见山的形式来点明中心,这样,既可以较好地防止偏离中心甚至无中心的现象发生,也有利于给改卷老师"先入为主"的意识,从而为自己的文章赢得主动.
(四)标题的拟定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既然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我们就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由于话题作文的一般模式大多是以导语的形式来设计话题,本身并没有规定文章的标题,学生在作文时就很容易直接套用话题,使得标题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笔者以“诚信”话题为例介绍了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1)添词法:所谓“添词法”,就是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适当的词语,以便引出合适的标题。如《诚信之我见》、《有一种品德叫诚信》、 《诚信的价值》”等等。
(2)中心法:所谓“中心法”,标题即是文章的中心,标题是文章的灵魂。如《不可不要诚信》、《失去诚信等于失去灵魂》、《诚信——生命之根本》等等
(3)设圈法:所谓“设圈法”,就是在拟标题时设下一个圈套,让读者愿意也想去看文章。如《失去诚信以后......》、《诚信,要?、不要?》、《诚信在哭泣》等等。
当然,在指导写作的实践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指导的指导方法因人而异,在关注个性问题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作为指导教师必须从宏观把握学生创作动向,同时紧密给不同对象的实际的特点按话题作文的写作,通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从形式到内容的强化训练指导,使得学生写作有话可说,更能写出一些具有针对话题的有价值和意义的文章,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能够很好地完成了话题作文的写作,对提高语文成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