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作者:不详  时间:2006/7/28 9:03:0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815
  根据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基础知识运用板块进一步萎缩,现代文乃至文言文阅读,取材课外渐成趋势,读写得到进一步重视,为了加强中考语文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一轮复习,应做到心中“有课标、有考点、有题型、有技巧”,应遵循“分块整合,突出读写,强化训练,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部分合理穿插于阅读复习和写作训练之中。
  一、“积累与运用”部分:强化整合,灵活穿插
  “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考查点多面广,题型新颖多样,复习时要想事半功倍,就需了解其命题特点和趋势,掌握解题技巧。近几年,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题表现出如下趋势:
  1.考查材料直接取材于生活。如改正标语、成语、广告牌上的错别字题,修改广告、标语的语病题,创设情景,拟写公益广告题等,无不取材于生活,体现了语文应用广泛的特点。
  2.注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如揣摩成语仿词的用意、为校园撰写标语、赏析撰写对联、提供语境补写对话、制作阅读卡片等试题,无不侧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针对这些情况,“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复习可采用如下方法:
  1.“汉字”的认读和书写。可将教材中出现的、常用的、易读错和混淆的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分类整理制成卡片,常翻常看,熟记于心。
  2.“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教材中出现的词和短语为主进行复习,并联系语境理解其意义,弄清其搭配习惯、感***彩等。
  3.仿写句子。要把握仿写的要点,如句意的连贯、句式的相近、修辞方法的相同等。
  4.“病句”的辨识、修改。要把握其基本类型,多做练习,突破难点。
  5.“标点符号”的运用。要了解常见标号和点号的基本用法,注意易错的标点符号类型及其出错的规律。
  6.课外名著阅读。应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对“课标”(或“大纲”)附录中推荐阅读的名著,如《朝花夕拾》、《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的人物、主要情节要熟悉掌握,会做读书卡片,会评析人物和情节;二是熟记关于这些名著的文学常识。
  7.“古诗文名句”的默写与赏析。应主要掌握“课标”(或“大纲”)要求背诵的16篇文言文,34首古诗词。对其做到能背诵、会默写,默写时不出现错别字。复习时,可将其名句分类整理,如写四季景物的,写花的、写山的、写水的等。同时,名句的赏析可在理解意思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掌握赏析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8.“综合性学习”的考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可从近年中考所出现的类型人手,总结规律,掌握答题方法:一要读懂题意,答题要符合要求;二要明确主题,围绕主题选材;三要合理想象;四要完整答题;五要语言精练、有文采。
  建议:仿写、古诗文名句的默写与赏析和综合性学习可穿插在第二轮复习中进行,或干脆进行专题训练。对图文转换、短“新闻”阅读、口语交际等内容也要予以注意。
  二、现代文阅读训练:梳理课文,整合知识,适当拓展,强化训练综观近年各省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题,仅有少数省市的个别试题取材课内,绝大多数省市取材课外,并表现出如下特点:
  1.注重阅读材料的人文性和文化品位。选材多倾向于文质兼美的时文,即使科技说明文(如宜昌的《昆虫与音乐》),也一改其冰冷的面孔,给考生(读者)以温情和诗意。
  2.重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阅读题侧重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能力的测试。
  3.侧重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探讨研究等方面的理解考查。
  即使这样,第一轮复习时,依然不能轻视课本。因为“根”在课内,“点”在课外。不过,要注意对课本知识点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梳理和整合。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有针对性地对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进行全面的训练。
  (一)记叙文阅读。首先要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其次要把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人物、事件、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把握了线索,有助于理解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其三,掌握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空间、时间、并列、总分等。其四,理解分析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与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象征、拟人、衬托、对比等写作手法及其作用,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辨别、理解记叙中的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品味记叙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在对课文的复习过程中,要重视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切忌肢解文章。
  (二)议论文的阅读。复习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鉴于此,议论文阅读复习应注意:
  1.论点的提取+归纳。从位置上看,论点常出现于标题,有时出现于开头段、结尾段或文章中间部分。可从论据、句式等方面分析归纳出论点。对表述不集中的论点,要依据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
  2.论据的辨识、分析、补写。常用论据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近年出现了补写论据的试题,要注意培养考生这方面的能力。
  3.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对这些方法不仅要能够辨识,而且要理解其作用。
  4.议论文语言的赏析。这是议论文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阅读议论文,要抓住关键性的、体现观点的、表现文章中心的、有深层含义的、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语句,反复琢磨、品味,理解其表达作用。
  此外,议论文的复习还要注意根据语境提取信息、概括文章内容和段落大意、把握句子或段落的衔接与呼应。
  (三)说明文的阅读复习。主要应包括:把握说明对象和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辨识说明顺序;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等内容。
  三、文言文阅读:以课本为主,适当向课外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依据这一要求,文言文考查的重点内容为:常见实词、虚词的理解;语句的翻译;文章内容、中心的理解;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把握等。从近年考生答题情况看,失分主要在于:对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把握不准,句子翻译不到位,对思想感情的体味有距离。据此,第一轮复习,除了抓住背默之外,还要将教材出现的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类整理,并牢固地背记下来。在记准词义的基础上,再抓句子的翻译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在掌握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结合练习,适当向课外文言文延伸。
  四、作文训练:夯实基础,锤炼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中考语文要取高分,离不开作文。中考作文的复习第一轮应以命题作文为主,让学生过好审题关、选材关、立意关;同时抓好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基本文体的写作训练,兼顾几种常见应用文体的格式训练。
  作文“审题”训练时,要让学生注意:推敲把握题目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全面掌握整体内容.铭记题目要求。如,题目是个词语,像“尝试”、“友谊”等,其选材范围较宽。写好的关键是,以小见大,以具体的人和事为载体,缩小选材范围。若题目是个短语,要弄清词语间的关系:偏正短语的题目,写作的重心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上;并列短语的题目,要注意两个(或三个等)词的关系,不能只写一方或厚此薄彼。若题目是个句子,像“因为有你而精彩”,写作时应把重点放在主要动词“有”和表修饰限制的代词“你”及形容词“精彩”上。特别要说明的是,对诸如“美在我身边”、“这也是课堂”等带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题目,更要注意挖掘“美”、“课堂”的比喻义、引申义或象征义,这样不仅在选材上天地更广,而且在立意上也会高人一筹。
  训练“选材”时,要让学生在围绕中心选材的同时,注意撷取时代“浪花”,以新取胜;选择曾打动过自己的镜头,以情动人;选取熟悉的“风景”,以活引入;大胆变换视角,以“别致”感人;大处着眼,小处人手,以“小”见长;巧妙地从阅读材料中取宝,以厚重夺目。
  训练“立意”时,要让学生注意:比较推敲,使立意以鲜活见长;反弹琵琶,令立意以独到启思;聚焦时代,以立意透视当今。
  训练“构思”时,要让学生准确把握所选材料的内部联系,进行独具匠心的安排,如打乱时间顺序,文章结构就会与众不同;变换叙述者的身份,如以动物或植物、神话中的人物等来叙述,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的一些建议,希望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复习,为中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