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应该抓住重要语句

作者:佚名  时间:2006/8/11 21:16:1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356
   说到底,阅读的过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善于阅读的读者,绝不是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使用注意力的,他(她)总是要选择重要的语句来领会文章。我们做学生的,在阅读文章中更应该抓住重要语句。
  所谓重要的语句,是指那些能够体现文章思想内容的语句,能够体现文章结构、作者思路的语句,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内涵含蓄丰富的语句等。如果不能理解这些重要语句的意思或作用,那就谈不上理解整个文章。具体地说,下面几种类型的语句应该视为重要的语句,抓好它们,就能很快地把握文章。
  中心句。文章中的语句不是按同等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语句。议论文中标示论点的语句,散文中的“文眼”句,表明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都可看作文章的中心句,对它们都要认真研读。如《威尼斯》的首句“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是全文的文眼,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别致”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点,下文所写内容都是具体演绎“别致”二字的。
  警句。警句文字洗练,寓意深刻,具有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作用。如《包身工》最后一段话:“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段话以议论为主,兼有浓烈的抒情,表现了作者对黑暗残暴的包身工制度的愤怒斥责和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帮凶的严正警告,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含蓄句。这类语句的意思含而不露,话中有话,有潜台词,需要读者根据上下文仔细揣摩才能体会到。如《为了忘却的记念》,在叙述作者得知烈士们被害的消息时,文中只用了“原来如此!……”这样短短的一行字来表达作者愤怒的感情:反动派竟会如此卑劣凶残,柔石等革命青年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政府竟会如此对待无辜青年!这句话中的感叹号表明了作者的震惊和愤怒,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愤怒、仇恨和对死者的思念、痛悼之情。
  象征句。这是既有现实意义、又有象征意义的语句,阅读中要结合时代背景、写作目的等来分析。如《灯》的最后一段:“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这句话寓含象征意义,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用典句。对这类语句,首先要了解典故的内容,然后再分析作者运用典故的作用。如《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五部分第二段:“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向子期写《思旧赋》纪念亡友,由于迫于司马昭政权的高压政策,写得短而隐晦。鲁迅运用这一典故,将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情与向子期相比,是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昭一样:政治黑暗腐朽,人民没有言论自由。
  复杂句。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只有先理清脉络,才能理解文意。如《〈呐喊〉自序》中有一句:“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这句话句子长,关联词语多,结构不可谓不复杂。要理解其含义,不能不分析其结构。这是个复句,第一层在“于是”前,属因果关系。从而表明,这个结构复杂的语句的中心语意是讲“我”写起文章来的原因。
  当然,重要语句远不止上述几类。如从文体的角度着眼,记叙文、散文中的抒情议论性的语句,说明文中表明说明对象本质特征的语句,议论文中论述精辟的语句,文学作品中最能反映生活、刻画人物形象的语句,往往都是重要语句。总之,抓好这些重要的语句,就不难理解文章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