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作者:包明胜  时间:2006/10/30 22:26: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000
  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公民个人隐私权利应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使之不受侵犯。而在小学生中,他们也有个人隐私权利,同样也受到法律保护。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懂得一些道理,若偶尔犯有一点小错误,老师提出批评教育要注意场合,切不可批评过分,要掌握一定尺度,否则,会使他们失去信心,丢掉面子,也会影响学习和做人。
  谈到这个问题时,我不禁想起20多年前的一件小事,至今记忆犹新。一天中午,一个学生偷偷地将教室门的一把锁拿走后,我通过调查询问,查出了学生。可这位学生虽然承认了错误,但他痛哭流涕不休。我对他说这件小事以后改过就是了。他说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对的,可千万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再次批评我偷了锁,说出去学生会耻笑我。我直到现在都没说出这位学生的名字。可他每次见到我脸都“唰”的一下子红了,直到多年忘掉为止。
  还有一次,我检查一位女学生日记时,想读给同学们听听,可她却说:“请老师别读。因为她写了与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发生矛盾的事,对她朋友的忌恨,读了以后会丧失同学间和气和思想感情,还会起到物及必反的作用。后来,我通过侧面给予成绩的肯定,维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权利,起到有效作用。
  特别在女学生中,她们的个人隐私决不能公开,批评她们的错误时可以是间接式,切不可粗鲁。因为女孩子自尊性很强,若不掌握一定的方法就会得出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我发现了一名女学生偷看了测试卷和答案,答卷时与答案一模一样,我找她谈心时,她红着脸说:“请老师别在班级上讲给同学们听,我以后决不这样做,谢谢老师。”她用哀求的目光望着我,使我醒悟过来。我当面给她严肃地批评和教育,可在班级上只是不指名的。从侧面指出这种现象,这位学生已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从今以后,她发愤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保护了她个人的面子,她欣慰地向我投来尊敬的目光。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得出结论: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 。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王教授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对学习影响非常大。如,有的学生患有强迫症状,明知自己不该做的事也不由自主地去做;明知自己一道题已经作过,还是一次次去做或检查,这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严重的只能退学。他同时指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另外,学生家长也应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孩子发烧了,父母着急地带孩子去医院,而当孩子情绪不好,脾气暴躁时,却很少有人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早治疗纠正,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
  锦州教师进修学院 干训部 杨丽娟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没有强健的体魄,难以带来正常的发展,但若没有健康的心理也难以形成完善的人格。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对我们的国家发展、民族的进步更有非凡的意义。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大类上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障碍性问题属心理疾患,比较明显,人数也比较少。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而非心理疾患。这类问题在中小学生中比较多,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和解决,也会发展成障碍性问题,由于有些心理障碍问题是动态的,有的心理问题会积累,遇到某些特殊诱因可能会突然爆发。因此,从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锦州各高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接待心理有困扰的学生,使学生们在学习、交往、情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疏导及解决,促进了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通过咨询,我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
  (二)、交往方面:同学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亲子间的关系。
  (三)、青春期的困惑:早恋、单相思等。
  以上问题具有阶段性,不同年级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高一新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适应问题:
  (一)、角色转换带来不适应
  刚升入高一的同学,是来自多个学校的佼佼者,被老师重视,同学们敬佩,很有一种“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可俗话说,“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到了新的环境,一些曾经在初中时代叱咤风云的同学,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也有的同学升入高中后面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有的同学在初中原来的班级是班干部,指挥管理别人,现在为普通一员被别人指挥管理等等。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学生产生相当的不适应。如有一位同学,前来咨询,就是因为适应不了自己由引人注目的耀眼的“明星”,变为普通一员的这种落差,心里很烦恼,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不再前程似锦,由此引起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听不下去,学习成绩下降。我对他进行了疏导,帮助他分析现状,树立起学习自信心。还有一位同学,由于适应不了这种角色的变化,想通过其他途径来展示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服饰上。由于她打扮的在老师和同学看来有些怪异,遭到同学们的非议,同学们也不与她交往,也很少理她,她孤单单一个人,心里很痛苦,于是她走进咨询室,向咨询老师诉说。我通过心理宣泄法、心理支持法和认知法帮助她解决问题。
  (二)、面对陌生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出现暂时不适应
  新学校里新班主任的治班风格,新任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可能让新入学的同学感到陌生。在新的环境下,新生与人相处时日尚浅,和老师、同学的交流不够,也可能导致新同学不适应感的产生,更有甚者,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处理正常的学习竞争,将学习成绩当作是一个“角力”与“较劲”的标尺,从而产生焦虑、嫉妒或自卑等不良心理,造成同学关系紧张,感觉适应困难。有的是心理年龄的不同,处理问题方式的差异而带来的矛盾,如一名女同学和同桌的女生闹矛盾,据她讲,同桌有些内向(原来初中时,她们是初中同学),现在突然发生变化,与男同学打打闹闹,常看一些言情小说。她对同桌的变化感到吃惊,她还看不惯同桌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同桌相处困难,常为一点小事拌嘴、生气。她也想和同桌搞好关系,可又做不到;想调换位置,老师又没有领会她的意图(她没有明确提出),现在感到很苦恼,不知如何处理?我在和她交谈中发现她和她的同桌女孩处在不同心理发展层次上,她属于单纯幼稚型,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女孩;同桌女孩心理发展较她成熟,因此,俩人在相处时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我建议她在和同桌相处时应做到相互包容,因每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气质特点,既然她是你的同桌,你也想和她交朋友,那么就应该相互理解,就要学习她的优点,包容她的不足,二人相互帮助,克服各自不足,共同进步。我还让她找出时间和同桌沟通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作法,告诉她你想和她交朋友,如果她对你的一切“措施”都毫不理睬,就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千万不要和她吵架,要有风度,保持一定的距离。最下策,建议她请求老师调换座位。经过一段时间,她又第二次走进咨询室,这次不是来咨询的,而是告诉我她和同桌已和好如初,现在心情愉快,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
  有一位男同学,诉说自己初中时朋友很多,现在到了高中,好像朋友没有那么多了,自己的体育特长也不如别人,知识面也不那么宽,看到别人滔滔不绝的发表演说,他很嫉妒,同时他又封闭自己,这样,他的朋友就越来越少了,陷于孤独无奈之中,他来到咨询室寻求帮助和指导。他在与我的交流中体会到:要学会建立正常的友谊,培养多方面兴趣,善于倾听,多与同学们沟通,尊重和理解同学,宽容他人,多帮助他人,努力使自己融入集体中。
  (三)、对学习的不适应
  对学习的不适应,在新生中也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课程增多,学习难度加大,活动减少,学习时间延长,学习方法需要灵活多样等等,都或多或少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一些同学只重成绩,不重方法,结果导致效果不好,便容易产生挫折、焦虑等不适应感。有一名男孩,自费入某高中,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四十多名,自感压力很大,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又无良策,遇到难题,又不敢问老师,唯恐老师白眼、耻笑他: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干嘛吃的?我对他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帮他解除心理的包袱(自费上学),轻装上阵。告诉他,向老师请教问题是勤学好问的优良品质的体现,并不是丢人的事儿,为了自己正当的学习需要,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一名女孩到高中后,她感到学习很吃力,不如在初中学得那么轻松,她怀疑自己是否智商降低了。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她认为学习与否、考上大学与否没有多大意思,还不如趁机玩一玩,显然她的学习动力不足。我的指导是帮助她制定学习计划,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帮助她克服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高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理分班带来的不适应、早恋、亲子关系等问题。
  有一名同学,在初中阶段理科很好,到高中之后,父母希望他考上文科,他草率地听从了父母的话,但自己学习文科没兴趣,成绩下降,使自己很苦恼,怕自己考不上大学,通过我的帮助指导,使他消除了紧张的情绪,放下了包袱,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高了。
  一位满脸愁容的男孩,走进咨询室,坐下后,他告诉我,他经常有些情绪异常——爱生气。为什么呢?其父为某厂工人,其母已下岗,在外找个临时工作。母亲脾气不好,总爱大喊大叫,与其父总吵架,对该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个男孩总想参与家里的一些事情,帮帮父母。比如,母亲找个临时工作,在干时,总是三天打鱼俩天晒网。他告诉母亲不应这样,他母亲认为这是大人的事,不用小孩管。有时就是因为类似这样的事,他和母亲吵嘴,他父亲就过来帮助母亲训斥他。他父亲对他态度很粗暴。他觉得在家没有地位,尽快考上大学离开这个家。就因为这个,他的情绪越来越不好,特爱生气,问怎么办?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与他父母沟通一下,让他们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法,该男孩认为这种方法不妥。既然如此,我建议他努力改变自己,尝试着与父母沟通,可以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或在父母都开心时,或在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事时,给父母提一些建议,这样他们容易接受。再一点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他们。
  在咨询中,早恋问题比较多,他们有的已建立所谓的“恋爱”关系,有的是单相思。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对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情况,我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他们,不要过早地摘取“青苹果”,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来。
  高三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问题。随着高考日子的临近,他们越来越感觉学习紧张,尤其在模拟考试前后,出现靠前焦虑、考后挫折感。有的同学一到考试就紧张不安,几天前就担心考不好,吃不香、睡不好。到考试前一天晚上,就迟迟不能入睡,手脚出虚汗,反复告诫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希望早早入睡,争取考个好成绩。结果越这样说睡不着,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迷迷糊糊睡着。可想而知,第二天是昏昏沉沉,大脑一片空白,影响正常的发挥。对于这种情况,一是通过认知法,让他对考试有一个正确态度,二是松弛法对他进行放松训练,消除考试的紧张感。
  一位女生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考的不好,物理化学俩科不及格,心情很不好,她的母亲下岗卖盒饭,特别辛苦,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为她准备夜餐。家人不看电视,怕影响她学习。她感到压力很大,这次成绩考的不好,觉得对不起母亲。在与她的交谈中,模拟考试并不代表自己的高考成绩,现在关键是如何对待这次模拟考试。回去后一是从卷子上查找一下原因:哪些是会的,由于思维定势没有做上;哪些是马虎;哪些是根本不会,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二是掌握一些复习的技巧,如何处理不会的问题。三是要理解自己的母亲,自己要保持平常心,不要压力太大,象平常一样学习和生活。
  社会就业的竞争,家长过高的期望,过重的学习负担,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望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关注他们心灵的成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