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黛玉之死》

作者:马丽娅  时间:2006/11/7 9:36:2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04
    众所周知,通行的高程本《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在第九十七回回目中即有“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之说;即黛玉是因身病久病心之操累而魂归离恨天。雪芹原意果真如此吗?
  由此引出了一个关于伪续《红楼梦》的问题。由于本文专议黛玉之死,而伪续问题又不可不提,在此只稍作提要,其余待日后商讨。梁归智先生在一篇自序中写道:“(我读高程本《红楼梦》)从一开始,我就有一个强烈的印象,即这本书后头的部份不仅远没有前面精彩动人,而且总觉得有点不对味儿……”张爱玲在《红楼梦魇》自序中说:“(伪续部份)犹如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疽”,并且最后说出了一句鲸吼钟鸣的话―《红楼梦》被庸俗化了!高鹗所篡改的《红楼梦》,成了“钗黛争婚”的一场“三角恋爱”熟套闹剧。至此,在尊重原著的原则下,我们还能理直气壮地说:黛玉仅仅因为对怡红公子的痴情,仅仅是因为“宝钗出闺成大礼”而死么?若《红楼梦》作者自云“大旨谈情”中的“情”仅仅是指男女恋情,是否太低估《红楼梦》的高尚民族精神,是否太低估雪芹这位“血泪英雄”的良苦用心?
  讲了这么多还未开始正题,目的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雪芹其人,了解《红楼梦》的真知涵义。
  已是太悲凉,不祥了―也正是暗示黛玉次年此夜(此时家势已衰)此塘自沉的诗谶。凤姐生日时,宝玉跑出德胜门外水仙奄祭金钏儿那一回(见第四十三回),别人不晓,独黛玉讥评他,借戏文中王十朋《男祭》说:“这王十朋也不通得很,不管在哪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子上来作什么?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哪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在此请特别注意,雪芹书中特笔点醒,那水仙奄专是供奉洛神的!
  第四,大家可以去翻阅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其中描写园中各处景致:稻香村、浣葛山庄、蘅芜苑、怡红院、潇湘馆等。细读可发现,除沁芳闸这一大主流水之外,别处没有活水,独有潇湘馆“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雪芹如此用心,值得一品。
  以上四点不过用于例证黛玉死于沉塘。黛玉为何寻死,列位看官请暂且按耐住性子,听第五点。
  第五,雪芹书中善用影射手法,龙以以花影射人最为明显。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众人掷花签。宝钗的象征花是牡丹,艳冠群芳;探春的是杏花,预言探春日后远嫁匈奴;湘云掷得海裳花;黛玉掷得是芙蓉花。这又何奇?!不知列位看官可曾记得晴雯被污蔑说她与宝玉关系不清,抱辱而死。原文点明,晴雯做了芙蓉花神,与黛玉的象征芙蓉花联系在一起,难道不是雪芹故意安排的吗?晴雯的判词:“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夭寿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在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已体现出晴雯与黛玉“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至公子杜撰芙蓉诔吊唁晴雯时,偏只有黛玉出现,为他改了祭文,其中的千丝万缕,可窥一斑。由此指出,黛玉寻死,也许与有人说她与宝玉关系不清,受人诽谤,含辱而死。
  为何黛玉会受人诽谤?诽谤她的人是谁?由此引出第六点。
  第六,贾政(宝玉之父)的正室王夫人(宝玉之母)与其则室赵姨娘之间,嫡亲子宝玉与庶出子贾环之间都存在勾心斗角,争权争位的斗争。赵姨娘一伙巴不得宝玉夭折,那么她儿子贾环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贾家的财产,她也就可以成为正房夫人。而泼辣厉害的风姐是宝玉的守护神,难以下手(其实在“魇魔法姊弟逢五鬼”一回中,已将凤姐、宝玉与赵姨娘一伙之间的矛盾暴露出来)。而黛玉是宝玉的心之所牵,而且 她整天病恹恹的,家中又没势,容易下手。故赵姨娘一伙极有可能是诽谤黛玉的根源。
  最后简短地再附一条例证,即警幻仙姑曾念道“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这两句歌词,既是泛指,又是专指。专指在于:上句专指湘云,下句专指黛玉。另外红楼梦歌词“枉凝眉”中有“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此句上句专指黛玉,下句专指宝钗。因其中涉及面广且细碎,不便一一说明,故在此只例举,不作深入分析。待日后再切磋商讨。如另有高见,愚人随时恭请垂教!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