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生动·巧妙——《华罗庚》写人艺术浅析
作者: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 钟卫国 时间:2006/11/8 8:23:1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29
一、精彩的故事
在传记中插入一些与传主有关的奇闻趣事,既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充分展现出传主的独特个性,又能使文章摇曳多姿、活泼多变,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华罗庚》一文的作者顾迈南就十分重视这一点,在文中穿插了不少华罗庚的奇闻趣事。
课文一开头即讲述了一个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故事:1930年,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从一篇论文中看出了华罗庚“真不简单”,就要“请他到清华来”。这个“伯乐识马”的故事具有多重意义:首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竟然能让赫赫有名的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另眼相看,要“请他到清华来”,既充分展示了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才能,又写出了其命运的转折,为写他日后迅速成长为数学家作好铺垫。其次,华罗庚的数学才能被熊庆来发现后,命运马上便发生了转变,被请到清华来,并得到了熊庆来的鼓励和扶持,这又可为后面写华罗庚自己成为新的“伯乐”——发现和扶持陈景润等年轻学者埋下伏笔。最后,文章以华罗庚的“一文成名”作为开头,运用了倒叙手法,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传主一出场即显得奇崛不凡,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此外,文章在“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中穿插的“物不知其数”的算题、“罗呆子”的绰号、可怕的伤寒症等故事,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它们依次展现了华罗庚青少年时期的数学天分、艰苦自学的情形和选择数学作为人生目标的过程。
二、生动的细节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章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课文中写到华罗庚选择数学作为自己人生目标时,描写了这样一个心理细节:
听了这些议论,华罗庚心里很难受。经过认真的思索,他决定把一生献给数学。他想:“我别无选择。干别的工作要到处跑,或者要设备条件。我选中数学,是因为它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道具简单。”
年轻的华罗庚因染上瘟疫而落下了终身残疾,其他工作都干不了,他只好作出了无奈而又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之后,便心无旁骛地专攻数学。华罗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心理下写出其成名作——《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这个细节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中百姓生活的窘迫,突出了华罗庚自学成才的艰苦辛酸,读来令人嘘唏不已。
当然,课文中华罗庚流着鼻涕演算、阅读陈景润来信后的惊喜等细节,也极其生动传神,绘言绘行均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巧妙的引用
在传记中巧妙地引用传主本人的诗词、书信等,既能准确地描述出传主的生活经历,真实地表达出其人生感受,从而凸现其精神风貌,又能使文章在平实中见出生动,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让人读来饶有情趣。
课文主要引用了华罗庚四首诗词和一封公开信。第一首诗是写在《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的扉页上的,既表明了华罗庚对于中国古代算数的天才般的理解和发挥运用,又说明了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勤奋。第二首诗和给留美中国学生的公开信,都突出了他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所特有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第三首诗形容了华罗庚将研究室里的数学运用于工厂田间后的喜悦心情。第四首词表达了华罗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的兴奋情绪和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规划。
课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的这些诗作,既从不同侧面烘托和丰富了传主的思想精神,表现了华罗庚作为一个数学家的文学兴趣和古文修养,又使传记显得古朴文雅,别具韵味。
文章评论
共有 4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