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广告用语学习文言使动用法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2/7 21:58:0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52
  我们都知道谓语是受主语支配的,而在文言中,一个词处在谓语位置却不受主语直接支配,反是由主语使宾语来支配它,这个词就是使动用法。抛开课本例子不谈,我们举影视剧里出现的台词来分析。 
  以德服人 
  这个句子省略了主语“你”,翻译为:(你)应该用品德使别人信服。其中“服”解释为“信服、服气”。但这个信服的对象不是“你”,也就是说不是你信服,而是你应该凭借品德来使别人信服,信服的主语不是省略了的“你”,应该是在它后面的这个“人”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语言现象呢?我们不妨将其与现代汉语的兼语句做比较。 
  我使她笑了。 
  这个句子,“我”是“使”的主语,“使”这个动词跟了宾语“她”,而“她”又是“笑”的主语,于是“她”既是宾语又是主语,一身兼二职,故称其兼语。古代汉语使动用法的句子翻译出来就是现在的兼语句,它利用了兼语既做宾语又做主语这一特点规律。兼语句与文言里的词的使动用法的句子比较起来,总不及后者简练,于是诗人和广告宣传者就在他们的语言里保留了词的使动用法。举例如下: 
  太阳河 
  傅天琳 
  在田野里追逐,在水渠中歌唱, 
  在绿叶间跳动,在枝头上闪光。 
  啊,红了荔枝,黄了菠萝,绿了槟榔! 
  啊,熟了爱情,甜了生活,美了愿望! 
  可爱的海南岛为啥这般明亮, 
  天上一个太阳,河里一万个太阳~~~~ 
  在此诗第二节,每个句子都省略了主语“太阳”加,横线的词在句中都做谓语,后面跟有宾语,我们通过意思上的判断立即理解了这节诗:啊,太阳使荔枝长红了,使菠萝变黄了,使槟榔长绿了!啊,太阳使爱情成熟了,使生活变甜了,使愿望美好了!也就是说,这些加点的词都被活用为使动用法了。再接着欣赏一首诗的片段。 
  茉莉花芬芳了晨 
  你的温柔宁静了夜 
  有灯光时,你是春 
  荫翳处你乃幽淡的秋 
  此诗中的“芬芳”和“宁静”亦为使动用法,即:茉莉花使早晨充满了芬芳,你的温柔使夜显得宁静。不如此这首诗读不通,因为芬芳和宁静是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 
  这两首诗中词的使动用法使表达更精练也更传神,是诗人们对我国古代语言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扬的绝佳例子。这也启示我们,古可以为今用,有什么理由不学好文言文呢。我们再来看一些广告语: 
  静心送给妈,需要理由吗? 
  生命一号,聪明你孩子的大脑! 
  其中的“静”和“聪明”也都是使动用法。 口服液可使心静,所以起名”静心“,生命一号,可使孩子大脑聪明,所以说聪明你孩子的大脑。 
  这时,我们可以明确使动用法的特点就是不论是动词还是名词、形容词,只要它处在谓语的位置但它却不直接受前面的主语支配,它是后面的宾语发出的动作或具备的性质状态,那这个词就是使动用法。 
  用文言文的例子学生不太能理解其用法,更不用说感受使动用法的妙处。鉴于此,我们就用现代汉语里的使动用法的句子来做例子,方便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在教育学生不要把文言文排除在生活之外,让他们懂得文言里有太多的知识值得他们去继承和发展,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也算是我多年教育实践取得的一点创新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