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初中生告别“一考定终身” 看重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不详  时间:2006/12/29 17:46:32  来源:长江商报转载  人气:495
  昨日(28日),武汉市教育局公布《武汉市义务教育7-9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试行)。明年武汉市初中在原来试点的基础上,将全面引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市33万初中生每人都将拥有一个体现综合素质的“成长记录袋”,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与高中招生挂钩。这意味着今后,武汉市所有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都将告别“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综合素质评价被作为毕业升学的依据。 
  5维度4等级评价学生 
  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指学生在学业和非学业领域多方面的发展状况,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5个维度,其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各维度等级分A、B、C、D四等。综合素质评价还包括综合性评语,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尤其会突出学生的特点和潜能。 
  学业考试允许学生考两次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日常评价、学年阶段性评价和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三个类别。日常评价包括即时评价,成长记录,学业考试(考查、考核),特长表现等几个方面。其中,学业考试(考查、考核)除传统的书面测试外,还可设置口试、听力测试、成果展示、实验操作、上机操作等形式测试,允许学生进行二次考试。书面测试可采取闭卷、开卷或开闭卷相结合等不同形式。 
  学年阶段性评价在学年将结束时综评一次。阶段性评价应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五个方面;结果以等级制呈现;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分析、与学生及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对学生作出描述性评价(即综合性评语)。 
  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进行。 
  全A等级学生比例控制在30%左右 
  学年阶段性评价和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程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公示、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区级教育局评价工作委员会审定等程序。其中,互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评价内容与标准,对照学生自评、“成长记录袋”和现实表现,小组成员对组内其他同学就五个维度下的“关键表现”互相进行等级评价。 
  班级评价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评价内容与标准,依据学生互评的结果和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及现实表现,小组成员通过集体讨论对学生逐一进行评议,对五个维度分别作出等级评价。每个维度内的评价结果要体现差异性;五个维度评为全A等级的学生比例以30%左右为宜;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为D等(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 
  将全体学生综合素质五个维度的评价结果分别在各自班级内公示;五个维度都是A等的学生名单要在学校内公示。 
  “综合素质”评定将成招录门槛 
  变百分制为等级制后,对学生来说有什么样的好处呢?武汉市第一批课改试点学校——水果湖二中的校长杨建为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学生不再只为考分“拼命”,也不再只为1分甚至于0.5分拼个你死我活,因为同一等级的学生可能有一大批学生,而学生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培养自己的特长,加强对综合能力的锻炼。 
  中考生录取时,依据各校招生计划和考生报考志愿,按考生学业成绩的总位置值排序,从小到大;若总位置值相同,则看语、数、英三科位置值之和,值小者优先;若再相同,则按综合素质评价排序,择优录取。若还相同,按语数英单科顺序的位置值排序。经过以上排序还有相同者,在征求招生学校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计划调整完成招生录取。 
  “这是综合素质对中考的第一道槛。”杨建为说,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都非常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省级示范高中,有的强调如果学生在综合素质评定中对“C”级个数有限制,哪怕你学业成绩再高,综合素质不够条件,学校也不会招录,“这就是第二道槛。” 
  课改后学业评价方式 
  学业考试按资源和分数兑换相结合的办法对其成绩进行分等分级,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综合各科分为A+、A、B、C、D五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又将五等分为12级,每级对应1、2、3……12位置值;政史综合成绩为四等,每等对应位置值1.5、2.3、3.1、3.9;体育成绩为三等,每等对应位置值2、2.5、3。 
  中考最好成绩的总位置值为7.5,而最差成绩的总位置值为54.9。考生考试成绩公布时,不再有原始分数,而以考生单科成绩等级和位置值呈现,并公布各科等级分数区间,考生可据此推断出按百分制记分的大概分数。 
  综合素质评定共分为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中都确定有“良好”和“不良”的表现,并按良好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 
  成长记录袋里装什么 
  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里应该具以下5类内容: 
  (一)综合素质及学业评价类 
  1.学生日常评价的重要数据和关键表现; 
  2.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报告书; 
  3.有代表性的著作或论文(有老师证明、签字,学校加盖公章)。 
  (二)荣誉类 
  1.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表彰、奖励或授予的荣誉称号等的证书或证明材料。包括: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行为规范生、文明学生、阳光少年等; 
  2.列入市教育局竞赛目录的各种竞赛获奖证书或证明材料。 
  (三)特长类 
  1.体育、艺术特长证明材料。由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有效证书或证明; 
  2.其他特长类证明材料。如计算机等级证书、科技小发明、科技小人才等方面证明材料。 
  (四)社会活动类 
  1.担任学校、班级学生干部,或在经学校认可的社会组织任职情况。2.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记录(须有相关部门正式证明)。 
  (五)综合实践类 
  1.综合实践活动报告表; 
  2.“创新素质实践行”获奖相关材料。 
  学校: 
  改变“满堂灌”方式 
  杨建为说,在课改以前中考招生只注重考分。但现在不行了,学生只要偏科,差一个等级拉开的差距就会很大,所以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科平衡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也开始变“满堂灌”的模式为探究式教学,课堂上老师不再只在讲台上干讲,而是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讨论。 
  对于综合素质,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已经开始注重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有艺术、体育、美术等相关特长的学生,就会加以引导和培养。 
  家长: 
  赞成声中有担忧 
  昨晚(28日晚),记者联系上几名初中学生的家长。家住汉阳区琴台路的成翠兰女士说,与以前相比,女儿到初三后就感觉压力不是特别大,脸上的笑容也多,而且经常参加课外活动。 
  家住汉口古田四路的雷厉先生有些担忧:从目前来看,只是初中实施课改,搞综合素质评定,但高中并没有实施课改,“现在的高考仍然还只看总分,如果我的孩子花更多的时间注重综合素质,与其他‘死擂’的学生相比,会不会处于劣势呢?”(记者 孙明 何辉 通讯员 邹永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