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后的几点思考
作者:董权 时间:2006/12/30 7:18:4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67
一、学生的答题情况和高考成绩反映出的诸多问题。
1.在复习阶段,重视了对基础知识地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巩固情况,导致学生在考场上犹豫不决,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如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第2小题,出现了四个成语。尽管这四个成语在复习阶段都讲过,但我给好多学生估分时发现,近半数学生对“捉襟见肘”这个成语没有完全掌握好,只记住了它的本意(衣服破烂,生活穷困。)而忘记了它的比喻意(困难重重,顾此失彼,无法应付。),导致错选,不能得分。
2.在复习备考阶段,对辨析病句、排列顺序、下定义等题型加强了解题技巧的指导,而在理论结合实际的环节上做的不够。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面对这些题,知道该怎么做,或能找到突破口,但就是做不准确或得不了高分、满分。如第3小题,考查了“缺少宾语中心语”,“主谓搭配不当”,“语意重复”等三种语病的辨析,且有两个选项是复习资料中的原题,还在考场上由于紧张等原因,有些学生仍然拿不到分数。再如,第4小题,是一个语意衔接、连贯题,学生尽管掌握解题的技巧,但缺乏强化训练,从而出现失误。又如,第18小题,要求学生给“魔术”下定义(主观题,5分),在给出的魔术的本质、手段、原理等诸多信息中,由于只注重了“讲”,而忽视了“做”,导致学生无法组织出来一个有关“魔术”的完整的句子。
3.文言文阅读训练时,只是强化了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而缺少答题时对时间分配的训练(阅读时间和做题时间)。据我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阅读时,费时太多,把时间浪费在了一些与试题无关的枝节末叶上(如个别生字、难字),而在高考时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所给材料大意的基础上,集中时间、精力对考查的小题做出正确判断。
4.由于缺少“双规”训练(“双规”是指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任务),学生在考场上不能迅速、准确地把自己对试题的理解反映到卷面上(由大脑思维→卷面表述),主观题得分不容乐观。主要包括文言文翻译(10分)、诗歌鉴赏(8分)、现代文阅读(22分)、写作(60分)。尽管在复习阶段我对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现代文阅读的突破口、思路,诗歌鉴赏的步骤、关键,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基本套路、得分要点等做了详尽而细致的讲解,但由于没有过多的课堂时间,我们无法进行“双规”训练(只是利用下午自习训练作文)。只能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加强训练。但由于学生眼高手低(只看不写),自觉性不强,训练效果不明显。
二、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1.高考的备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只从高三开始,应从高一就抓起。对语文学科而言,从高一开始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基础知识的积累、“双规”训练。高考是限时考试,只有长期的积累,不断的提高阅读速度,才能在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
2.深入研究教材、《新课标》、高考试题、《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不断研究高考命题趋势,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当前形式下,知识越来越新,信息量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站稳讲台,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好评,才能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3.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积极地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不断地与同行交流、切磋,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要不断地学习名校、名师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而不能关起门来搞学问,井底之下望蓝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