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体活起来——自读课教学之浅见
作者:从化市神岗中学 涂汉雄 时间:2007/1/14 13:39:2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69
一、巧语导入,激发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读课文教学首先激发学生自读的兴趣。一般来说,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巩固和补充,它的教学决不是讲读课文的机械重复和练习,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妙用导语,引人入胜;或巧设渲染,以情激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如引导学生自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可以这样导入:由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只有一个谈起,然后引出一个问题: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死一只,还剩下几只?问题一出,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回答……然后引出本文课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自读的兴趣。
二、放手质疑,分类处理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不需要老师指导而拥有质疑、解答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后,放手让学生质疑释疑尤为重要。这样教师就知道哪些内容学生可以弄懂,哪些问题需要老师解决,从而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处理:字词问题,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翻阅参考资料解答;一般问题,抛给学生集思广益作答;难点问题稍作点拨。这样的安排,教师把整个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巩固所学,促进迁移
前面的教学步骤,都是针对课文的相关知识设计的,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的迁移。那么,如何巩固和进行知识的迁移呢?
如学生自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完后,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春天是怎样的呢?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杜牧则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的,世界千变万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成功的呢?先让学生讨论,再让学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样,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实现了知识能力的迁移。
以上是自读课文教学的一点浅见。当然,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如何,教师都应将重点放在点拨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求知、鼓励学生创新教学上。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读课的学习才会增强,才会有收获。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