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充溢,文采飞扬——《巴尔扎克葬词》赏析

作者:安徽砀山第三中学 王本利  时间:2007/1/24 17:56:1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014
  《巴尔扎克葬词》激情充溢,文采飞扬,即使现在,世界各国研究巴尔扎克的学者还常常在他们的论著中引用其中的论断。其中的一些语句,如“他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等等,已经成为评价巴尔扎克的名句,广泛地出现在各种论著和教科书中,由此可见,《巴尔扎克葬词》具有经久不衰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面对巴尔扎克的逝世,雨果没有用低沉的语调,也没有用哀伤的言辞,去述说逝者的生平和病逝,而是用高亢的语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评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读着这篇散文,我们仿佛站在当年的拉雪兹公墓前,聆听着雨果深沉而激昂的演说,连飘飘细雨也浑然不觉。
  不同于一般葬词的是,本文不仅深切悼念巴尔扎克的逝世,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而且表达了作者积极的生死观。“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等,这样的表达,已经由个体的巴尔扎克之死上升为作者一种哲理性思考了。雨果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演讲稿给读者的不是压抑,不是眼泪,不是哀伤,而是悲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
  这篇葬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如行云流水,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作品中含蓄深沉、意义深远的语句比比皆是,有着巨大的容量。例如“对于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句子使用了“虚构”这一文学理论术语,它不仅鲜明地标志出雨果作为文学家的身份,而且饱含着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深切真情。 “一切虚构”都残酷地“消失了”。这是怎样的打击!怎样的失落!怎样的沉重!通观全文,字里行间都奔涌着恣肆淋漓的激情,充分显示了巴尔扎克这位朋友之死、这位天才之死给作家心灵造成的强烈冲击,也充分体现了雨果洒脱自由的文风。
  总之,《巴尔扎克葬词》把激情洋溢的哀悼之情和文采飞扬的诗化、哲理化语言结合在一起,既洋溢着奔放酣畅的诗情,又有着强大的理性魅力。从中,我们既感受到了雨果作为浪漫主义诗人豪迈不羁的气质,又窥见了他作为一个大思想家的深邃睿智,更目睹了他作为一个大文豪炉火纯青的笔力。
  随堂练习(牛刀小试显身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哀悼(dào)    解剖(pǔ)    才华卓著(zhuó)
  B.显赫(hè)     睿智(ruì)    疑虑重重(chóng)
  C.崇高(cóng)   诚挚(zhì)    愤世嫉俗(jí)
  D.上溯(suò)    粗鄙(bǐ)     熠熠发光(y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振惊  底座    至善至美    熠熠发光
  B.惊惶   忧郁   鼎鼎大名    名列前矛
  C.发掘  清晰    游刃有余    泰然自若
  D.脏腑  肉搏    愤世嫉俗    诩诩如生
  3.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石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
  ②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
  ③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出现了一种规律。
  ④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在这个班既有较高威信,又在学习上名列前茅。
  B.这个工作他做起来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C.你做的这件事,他有目共睹,你抵赖不掉的。
  D.他就是那位鼎鼎大名的作家。
  5. 揣摩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1)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2)伟人们为自己安放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参考答案:
  1.B(A.“剖”读 “pōu”,C.“崇”读“chóng”,D.“溯”读“sù”。2.C(A.震惊,B.名列前茅,D.栩栩如生)  3.B 4.C(有目共睹不能用来说一个人,而是指很多人) 5. (1)巴尔扎克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为人类写出了数量颇丰的作品。(2)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人物,用他自己的作品,给自己安装好了坚实的底座,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未来的人们,一定会给他塑起一尊尊有形无形的雕像,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怀念。(本题需要发掘出题干中语言的潜台词。)
  资料金卡片:
  雨果装疯避客
  雨果曾被无聊的拜访折腾得难受。为了躲避拜访者,有充裕的时间写作,他横下心来,用剪刀把半边胡须和头发剪掉,有人来访,见他这副模样,误以为他疯了,只好悻悻而去。当雨果的头发长齐时,一部新著又问世了。
  会说话的标点
  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脱稿后,寄给了当时颇有名望的一家出版社。一晃半年过去了,仍不见此书出版,雨果忍不住写信前去催问。信的内容十分精炼:“?——雨果。”出版社很快就回了一封信给他,雨果打开一看,不禁会心地笑了。原来来信的白纸上也只有一个标点符号:“!——编辑室。”不久,轰动文坛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这封信被誉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