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戏剧法导写示例
作者:河北魏县第一中学 张晓耕 时间:2007/1/27 8:31:5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79
戏剧体裁进入作文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中学生作文写成戏剧,首先要求它要具备戏剧的一般形式,戏剧,是文学的样式之一,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近几年来,戏剧小品常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给学生不少启发与教益。另外,课本中的作品《雷雨》、《茶馆》、《一块钱国币》等也从形式上给学生很大的帮助。所以,在2000年全国高考中,一位考生写了一篇《四幕剧》,采用戏剧的形式和手法,用三个特写镜头,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一个道理:“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诠释。”更令人叫绝的是,第四幕并未上演,但“答案”已隐含其中,收到了“以虚衬实”的效果。该生用戏剧笔法构思故事,大胆的创新手法赢得阅卷老师一致叫好,被判为满分。那么,写戏剧应注意点什么呢?
首先,应了解剧本的特点。戏剧演出因为受时间、场地的影响,所以人物、场景、情节应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故事的头绪也不能过多,矛盾冲突必须在短时间内、在不多的场合中反应出来。同时,还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能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吸引观众。为符合这些条件,建议同学们以写独幕剧为主。
其二,精心设计戏剧语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要有高度的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不仅能准确、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意图,而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年龄的所处的特定环境。同时,要求明朗动听,有潜台词。舞台说明,是一种说明性文字,写在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它具有渲染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辅助作用。
其三,要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阶级立场、政治观点、社会地位、文化教养、生活环境等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在戏剧中的反映,就是戏剧冲突。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而性格冲突又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所以要精心为人物设计能够看见的外部形体动作和看不见的内心动作。
特别注意的是,考场作文限于篇幅,它的台词不能太长,舞台说明也不能太多,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以几个短小的剧幕、以蒙太奇等方式表情达意,这样就会收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二、满分作文示例
失街亭
时间:蜀后主建兴六年
地点:汉中孔明营帐中
剧中人物:蜀国丞相——孔明;蜀国参军——马谡;蜀国大将——赵云、王平、高翔、魏延以及武士数名。
布景:营帐正上方是孔明的桌椅,其上悬挂一横匾“执法如山”。其下左右两侧各四套桌椅,桌上置有简陋酒器。营帐门口有四名佩刀武士把守。
开幕时,孔明手握羽扇独坐,马谡自缚跪于帐前。
孔明 (脸色铁青)大胆马谡,你失守街亭,折兵数万,该当何罪?你狂妄自大,不听王平劝谏。你枉读兵书,脱离实际,违反军令,罪加一等,当以军法处置!来人啦……
马谡 (跪着,头触地)愚臣罪该万死!
孔明 (喘着粗气)来人啦!推出去!斩首!
(王平入帐,跪拜)
王平 丞相息怒,依微臣之见,马将军虽然失守街亭,但他为国忠诚,国难当前能挺身而出,可亲可敬。马将军曾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街亭既已失守,不可追也,望丞相赦之死罪,让他戴罪立功吧!
孔明 死罪已定,不得更改!明正军律,以服众人。拿下!
(子龙入帐,跪拜)
赵云 丞相执法如山,严明军纪,军营上下无不佩服。恳请丞相网开一面,我敢以性命担保马谡决不会再犯此类错误。不以成败论英雄,念其前功,望丞相三思呀!
孔明 (苦笑)子龙居然也为其请命!退下!
赵云 论罪过,马谩有之,于龙、王子、魏延、高翔亦有之。
孔明 你等四人已尽犬马之劳,功不可没。而马谡自作聪明……
马谡 (猛抬头,额头已出血)丞相英明,马谡罪不可赦,我已立军令状,那就斩我全家吧!
孔明 (猛击桌子)马谡大胆,居然一错再错。街亭失守,你之过也,与妻子儿女无关,我斩杀他们,何理之有?那我不成了天下罪人吗?
(蒋婉急切入见,跪拜)
蒋婉 臣听说春秋时楚国大将成得臣,带兵同晋文公作战失败,楚成王逼他自杀;晋文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在此关键时期,斩杀智谋之臣,难道不可惜吗?何况马谡与丞相感情弥笃。
孔明 孙武能制服天下,用法严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不严明执法,怎能成就大业?马谡与我皆兄弟,但感情与军律等同吗?感情与军国大事能相提并论吗?马谡之妻子儿女,我会善待他们的。
马谡 (泪流满面)丞相英明,丞相之恩,我将来世相报。
孔明 我也有罪呀!不可饶恕的罪啊!我将请求陛下治罪于我,降官三级,以服众人……
(大哭不已)推出斩首!
(众人痛哭流涕)
幕下 (伴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点评:大胆采用戏剧体裁塑人物形象是本文突出的特色。作者巧妙改编语文课本中“失街亭”的情节,刻画了诸葛亮执法如山的忠臣形象。在军律、国家和个人感情之间,他不顾与马谡的亲近感情,而以国家利益为重,再现他英明抉择的光辉形象。
三、实战演练
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笑话,某电视拍摄现场,西施弹奏《思乡曲》实在动人,连吴王夫差听后都不由自主地赞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一旁有人说:“这话似乎有点像杜甫的诗句。”导演说:“管他呢,也许吴王夫差读过杜甫的诗吧。要不然,编剧怎么会这么写呢?”联想到平时报纸、电视、名人出书的现状,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书,似乎习已为常。假如大家都负起责任……
请你以“责任”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定,不少于800字。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