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粤教版高三作文序列化训练的设想
作者:佚名 时间:2007/2/3 3:32:2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76
1.必修模块
必修一第一单元认识自我、必修二第一单元体验情感、必修三第一单元感悟自然、必修四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必修五第一单元走进经济。
2.《中国现代散文选读》(选修4)
第一单元记叙性散文、第二单元抒情性散文、第三单元理趣性散文、第四单元思想性散文(散笔)、第五单元文化性散文(着眼于内容:文化内涵)
3.《常用文体写作》(选修12)
⑴论述类文体:时评、短论、书评。
⑵实用类文体:访谈、消息、调查报告、介绍文。
⑶文学类文体:自述散文、游记、微型小说、故事新编。
※其实,《唐宋散文选读》(选修2)也可以作为写作的参考资料。
二、整合两大体系
由以上的参考资料可以发现,写作,粤教版注重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注重了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的结合、注重了学生的思维侧面的不同。按思维与表达的相关性,为了简明起见,我们可以将以上的涉列,整合为两个大的体系(不一定准确,只是好记好辨而已):
1.叙述类。含有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访谈、消息、调查报告、自述散文、游记、微型小说、故事新编。
2.论理类。含有关注社会、走进经济、理趣性散文、思想性散文(散笔)、文化性散文、时评、短论、书评。
※以上没有分出实用类的文体,主要是因为实用类的文体,除了其格式(含其内容结构等)外,其核心部分总是偏于叙述或偏于论理或两者兼有的。
三、形成体系,练就能力
写作,仅有写什么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形成一定的体系、练就基本的能力。大家都知道,作文兴则语文兴,语文兴则高考兴。在高考中,一些学生出现超低现象,主要就是因为作文写砸了,而作文写砸了的主要原因则又是作文没有得到系统地训练,没有达到“训练有素”的地步。因此,要让学生在观察思考、阅读运用、遣词表达等方面有一个系统和完整的训练过程,为此,我们列出如下的作文序列(或说作文的重要训练点):
1.以“我”为中心的记叙性散文:
①写“我”的经历、我的特点及相应的感受;
②写“我”熟悉的人或事和相应的情感;
③写“我”的游历或对自然的观察感悟。
2.微型小说
3.故事新编
※写人的要会用细节塑造人物,写事的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曲折,写景的要描绘景物的特征;并将写作者的感情态度自然地渗透其中。这些方面可与以上的训练点同时训练,也可以单独训练。
4.社会生活评论(重在关注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潮、社会风尚等)
5.文学评论(含其它艺术门类、文化教育等的评论)
6.随笔(重在议论性随笔)
7.杂文(重在思考问题角度的新颖和深刻及议论的形象和幽默等)
8.议论性散文(可看作是4-7点的归纳,主要是让学生的议论文既具一般议论文特点,又具文学性的特点,从而高出一筹)
9.演讲词、辩论稿
※注意在4-9的训练中,要落实审题立意的问题、论证结构与论证方法问题、写作材料的选用问题、材料与观点的对应关系问题、段落的安排问题、语言的逻辑性与文采的问题等。可与其它的点同时训练,有必要也可以单独训练。
10.以新闻、访谈、介绍、调查报告等实用文体的形式去写人、叙事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然,以上的次序并非不可打破,完全可以根据训练的需要作出调整或增减;其课时安排也并非一个点一次课,可根据实情作出不同的安排。只是表明,这些训练点,大致可以形成一个作文训练的能力体系,若能落到实处,学生的作文基本上是可以稳定的。至于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则要“因材施导”,但以内涵式的创新为要,不要在形式上盲目求新。
上述所言,纯属个人浅见,惟望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参照或批评的靶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