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夫与蛇”说起

作者:不详  时间:2007/4/7 8:50:5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86

  伊索寓言中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为众人所熟悉,寓言意在告诉人们不要怜悯像蛇一样的恶人。以下两篇文章都有点另类,语言风趣幽默,构思不同寻常,内容却又合乎情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两篇美文吧! 
  有三种人你不可以帮 
  周殿富 
  有了“农夫与蛇”的悲剧,于是,人类变得聪明起来,商定除了这些害人的禽兽不能帮助,还有三种人不能帮: 
  第一种人:“皇帝的女儿”,你不能帮。因为她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不管你帮她什么,除了不稀罕,她还会以为你也是她的丫鬟侍女,应该为她服役。金玉珠宝、美味佳肴、衣锦服绣,什么没见过?既然她自以为“不愁嫁”,就让她当“大龄女青年”好了。
  假如你要帮她,一定要等她落魄时再援之以手,说不定她一见有人过来,马上就在披头散发中又抖起“皇”威,大骂你来晚了。
  所以,面对有优越感的那种人,你最好远远地躲开,哪怕她是天下第一美人,你也不要帮,因为“皇帝的女儿”从来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
  第二种人:势利“小商人”“小海盗”,你不能帮。他们有着天生的商人头脑,没准儿蹲在茅房里,还在算计怎么赚你的。哪里有利可图,便堆出一副笑脸;哪里无利可觅,便掉头走开,你管他叫爹,他都不肯回头再看你一眼。这种人只认“奶”,不认“娘”。
  这种具有商人意识的势利小人,讲的是“现实”、是“赚头”,人情则视如薄纸,你能帮他吗? 
  所以,凡是遇到那种“小商人”“小海盗”式的人,你也要远远走开,他们是讲交易的,是讲占便宜的,而且是不肯付钱就拿货的主儿居多,说不准,还会有一点小小的“打劫”。他们更擅长的是“现用现交”,再见面如无利可图,无货可劫时,便行同陌路。
  第三种人:“希特勒的孙子”,你不能帮。因为这种人是大野心家式的人物,凯撒的宝剑,不过是为了圈定一个更大的罗马:拿破仑的大炮,不过是为了征服欧洲;而希特勒的嘴要吞下去的却是全世界,你怎样帮助他,才能使他满足呢?没准儿,连你也会被一口吞下。
  “人心不足蛇吞象”,遇到贪婪的、不知足的主儿,你最好走得远远的。
  对那些衣不遮体者,你可以援之以衣,但对那些衣被锦绣者,连一丝你也不要给予;对那些食不果腹者,你可以授之以食,但对那些食温居暖者,你不可以赠之以柴薪;对那些无言者。你不要忘记他应该得到的给予,但对于那些求索而不知餍足者,你应该给予的是剥夺。
  (《民族文汇》2004年第11期) 
  [品读] 
  这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饶有趣味却又极富哲理。文章从“农夫与蛇”说起,由害人的禽兽不能帮助说到还有三种人不能帮。这三种人是有优越感不知天高地厚的那种人,具有商人意识的势利小人,贪婪的、不知足的大野心家式的人物。
  农夫与蛇新传 
  王奉国 
  农夫被蛇咬了以后,幸遇一位神医,得救。w 
  不久,农夫被蛇咬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这天,农夫遇到村里游手好闲的青年阿九,阿九问:“大哥,那蛇为啥咬伤你?” 
  农夫便详细地把蛇咬的事说了一遍。阿九一听,嬉皮笑脸地说:“你说你是好心,把心掏出来,让我看看。”农夫脸都气紫了,说:“阿九,我真是可怜那条蛇,别无他意,苍天可鉴!”阿九说:“鬼才信你说的,你是不是想取那蛇胆,听说蛇胆可卖钱,又能医治百病。” 
  农夫回到家,越想越不对劲,俺是那种人吗?别说一个蛇胆,你就是一百个蛇胆,俺也不会放在心上啊!不行,俺得把这事说清。这样想着,农夫就去了村长家。农夫想,村长是去过城市见过世面的,他定会给俺一个说法。
  农夫去了村长家。村长一家人正在吃饭,还没等农夫开口,村长就说开了:“老哥,大街上有女人你不搂,怎么跑地里搂蛇去了,你以为那蛇是白娘子,你是发疯咋了?”说得村长一家人哈哈大笑,农夫的脸羞得通红。农夫沮丧地从村长家“逃”出来,路经学校,见学校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农夫想,老师是文化人,有文化的人明白事理,对。找他说说去。
  学校的刘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农夫说明来意。刘老师一听乐了。说:“蛇是冻不死的,蛇在冬眠呢!你打扰了它的休息,它不咬你咬谁。”农夫不解地说:“难道这事怨俺!”刘老师说:“这事不怨你怨谁?” 
  回到家,农夫便卧床不起,儿子又为他请来一位医生,他们都说没见过此病,束手无策。三天后。农夫能起床了,可见人就说蛇。农夫疯了。一日,神医又路经此村,见了疯疯癫癫的农夫,长叹了一口气,说,体有病,易治,魂有疾,就难医了。
  (《科学大观园》2005年10月1日) 
  [品读] 
  农夫与蛇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一直都在同情农夫好心不得好报,痛骂蛇的狠毒。本文却一反常态,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说农夫救蛇是为了卖蛇胆捞财,活该。看似让人难以接受,实则揭露了一些真实的社会现象,角度新颖,内涵深刻。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