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17 14:49: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840字。

  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冬小麦原产于西亚、北非一带,大约4000年前传入中国,并逐渐推广到各地。唐代是冬小麦空间扩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冬小麦的地位有了全面改变,两税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两税法规定“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其中的六月和十一月正是冬小麦与粟等作物的成熟期。麦熟为夏税起收的时间标志,粟、稻等成熟为秋税起收的时间标志。全国各地缴纳的物品并非只有麦、粟二物,而是因地设项。夏税交纳时间与冬小麦成熟期吻合,但并非夏税征纳地就应是冬小麦种植区,银、钞、钱、绢都是非冬麦区纳税的替代物。
  那么历史时期冬小麦分布北界位于什么地方?宋人庄绰有言,“陕西沿边地苦寒,种麦周岁始熟,以故粘齿不可食”。春小麦春种秋收,周岁始熟;冬小麦秋种夏收,属于越冬作物,跨岁而熟。生长期与食性二者证明宋代陕西沿边种植的是春小麦,这时陕西边地大致位于无定河流域至横山一线,即北纬38度附近;冬小麦的分布区应在此线之南,从陕西沿边向东进入河东路(今山西)辖境,府州(今陕西府谷)位于黄河岸边,宋太祖乾德“四年四月府州、尉氏县、云阳县并有麦两歧”,“麦两歧”为小麦成长到一定时期才能看到的瑞兆,因此四月在府州看到“有麦两歧”当是冬小麦接近成熟的物候标识。欧阳修对与府州纬度相近的宁化军(今山西宁武县)却留下这样的记述:“本军地寒,民不种麦。”府州与宁化军都位于北纬39度附近,由此看来这一纬度位置正值冬小麦北界的边缘地带。将陕西沿边春小麦种植区所在的北纬38度与河东一带的北纬39度连接起来成一条斜线,这条斜线与中国气温带分布完全吻合,顺应这一趋势向太行山以东的河北路(今河北)延伸。由于河北路地处华北平原之上,气温高于河东,陕西所在的黄土高原,冬小麦的北界大约在北纬40度燕山一线。
  探讨历史时期冬小麦分布北界与气候变化,需要提及的是满志敏提出的9—13世纪冬小麦北界达到今长春附近的观点。《金史•食货志》载金代两税法:“夏税六月止八月,秋税十月止十二月。泰和五年……改秋税限十一月为初。中都、西京、北京、上京、辽东、陕西地寒,稼穑迟熟,夏税限以七月为初。”这项研究将金代两税法涉及的燕山以北(今内蒙古东部、辽宁东部)视作冬小麦分布区,并以此作为温暖期的证据。那么金代在这一地区征收两税中的夏税,究竟是征纳冬小麦还是替代品?最直接的证据是这里是否种植冬小麦。事实是辽金时期文献不仅只字未提塞外种植冬小麦,且与小麦相关的信息也十分罕见,这说明这里不属于冬小麦分布区,更不具备以此纳税的价值。冬小麦为暖温带粮食作物,冬季最低温度是其生长的制约性因素。至20世纪初冬小麦的北界仍维持在明长城以南。当代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与各种现代农业科技之下,冬小麦稳定分布区尚不能达到长春一带,金代又如何能至呢?沿横山、无定河经山西中部至燕山一线构成的冬小麦分布北界,经历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大体维持不变。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冬小麦生产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剧烈变化,从而引发极端气候如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气候寒冷,宋代陕西沿边地区不适宜种冬小麦,较适宜种周岁成熟的春小麦。
  B.金代在燕山以北今内蒙古东部、辽宁东部这一地区征收的夏税只能是春小麦。
  C.气候变暖促使冬小麦种植北界北移西扩,部分春小麦种植区开始种植冬小麦。
  D.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升高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这对冬小麦的生长既有利又有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两税法的出台,导致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都开始种植冬小麦,冬小麦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B.唐代两税法征纳夏税的时间与冬小麦的成熟期吻合,但征纳夏税的地区不一定属于冬小麦种植区域。
  C.宋代无定河流域至横山一线一般种植春小麦,此线以南一般种植冬小麦,这是由它们的食性与生长期决定的。
  D.材料二末段中“逆境”一词,主要指冬小麦生育中后期所遇到的病虫草害,病虫草害加剧将导致冬小麦产量锐减。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刘一清《钱塘遗事》记载,闰三月初,东行过武清县,“四望桑麦青青”“土人云此地甚冷,五月方可养蚕,麦苗长不满三寸,六月方食麦”。
  B.烟台气候兼具北方低温寒冷和南方高热高湿的特点,培育出的小麦品种“烟农1212”适应性极强,推广到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
  C.梁斌的小说《烽烟图》中写到,老人说该种小麦了,农谚有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一年二十四节气,秋分到了。
  D.卢鋈提出,1946年1月平均气温—8℃的长城以北种植春小麦,而1950年1月平均气温—6℃左右的长城以北地区开始种植冬小麦。
  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历史时期 温度带 主要种植作物
  唐
  宋
  辽
  金
  明清
  20世纪初
  中温带
  粟、稻、春小麦
  暖温带
  冬小麦
  A.唐代的主要种植作物除了小麦以外,还有粟和稻等农作物。
  B.在中温带与暖温带的临界地带,宋代农民可能种植春小麦。
  C.辽金时期,塞外的人们既不种植冬小麦,也不种植春小麦。
  D.从唐至20世纪初,气候变化并未明显改变冬小麦种植范围。
  5.作者是如何判定沿横山、无定河经山西中部至燕山一线就是历史上冬小麦分布北界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孩子
  李娟
  ①一个年轻的母亲拖着自己满脸鼻涕的小孩子到我们店里,说要买玩具,这使我们非常惊奇。在山里呆久了,几乎都忘记了世上还有“玩具”这个东西。是呀,山里面的小孩子都是怎么长大的呢?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像个秘密一样。在顾客看来,我们店里样样都有。清油呀,面粉呀,酒呀茶叶呀盐呀糖果呀,衣服裤子鞋子呀,汽水呀娃哈哈呀,还有电池和铁皮烟囱,还有补鞋子用的麻线和莫合烟——卷莫合烟的报纸都卖呢!可就是没有玩具。我们这里小孩的玩具一般都是空酒瓶子。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