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3600字。
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渔家傲•秋思》教案
执教对象:初中九年级学生
课程主题: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渔家傲•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材分析
《渔家傲•秋思》是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词,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这首词创作于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期间,通过描绘秋天的边塞风光,表达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既有对边塞壮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戍边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更有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学习这首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词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然而,由于这首词涉及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且情感深沉,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词作的创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分析意象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词作的情感和主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o 掌握词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o 能够准确、流利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词。
o 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词作的情感和主旨。
2. 过程与方法:
o 通过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o 通过品味语言、分析意象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o 感受边塞风光的壮丽,体会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
o 理解并欣赏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o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掌握词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 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词作的情感和主旨。
教学难点:
• 深入品味词作的语言,分析意象,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
• 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总时长:90分钟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作者及背景介绍(10分钟)、生字词学习(15分钟)、诵读与感知(15分钟)、深入研读(30分钟)、拓展延伸(10分钟)、总结与作业(5分钟)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有特色的词——《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