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同步练习11
- 资源简介:
约7110字。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新)
1.下列各选项中作家与作品配对有误的一项是( )
A.屈原/《湘夫人》/芷聋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B.陆游/《拟行路难》(其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C.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2.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其四)》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以自然现象起兴,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迥异,质朴的诗句中隐含了诗人的平和与淡然。
B.《夜归鹿门歌》中“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两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夜归鹿门山,在这两种归途的对比中,表露了诗人隐逸自得的志趣。
C.《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生动形象地写了洞庭湖水将吴楚两地一分为二,日月星辰昼夜在湖水之上浮动的雄伟壮丽气象。
D.《苏幕遮》中“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从故乡友人的角度落笔,抒发了自己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3.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完成小题。
拟行路难 (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选出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第一二句作者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从而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B.第三句中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C.第五、六句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让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D.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恨歌》的“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吟”.《琵琶行》的“行”都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是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其形式比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
B.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