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同步练习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择性必修下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10 14:34: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70字。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鲍照的《拟行路难》是抒情组诗,共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我们所学的《拟行路难》(其四)着重表现诗人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
  B.阮籍的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创造了黑暗政治下用诗歌进行抗争的新形式。这种五言咏怀组诗的体制也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C.《蜀相》、《书愤》两首诗均咏怀诸葛亮,《蜀相》抒发了诗人渴望北征平乱,建立功业之情。《书愤》则主要是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D.李白的《越中览古》通过览古所见所感,讽刺了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寄托了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感慨,情感的基调中含咏叹兼嘲讽。
  2.对《拟行路难(其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其四)》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B.作者运用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C.诗人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D.“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因为诗人即使大声呼吁,也于事无补。
  3.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完成小题。
  拟行路难 (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选出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第一二句作者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从而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B.第三句中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C.第五、六句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让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D.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4.下列诗句没有包含“衬托”技巧的一项是(   )
  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