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同步练习21
- 资源简介:
约8560字。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贻:给予,赠送。
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买。
C.客得之,以说吴王 说:同“悦”,取悦。
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2.下面对教材中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十二章的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重点呈现了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B.《大学之道》选自《礼记•大学》,论说了作者朱熹的“三纲”“八目”的思想体系,强调“修身为本”,认为修己是治人的前提。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论据生动,论证充分。
D.在《五石之瓠》中,庄子超越世俗经验的束缚,通过寓言说理,生动形象地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二、情景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五石之瓠》中,惠子拘泥于大葫芦的日常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最后他批评惠子说: 。
(2)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学生问孟子擅长哪一方面,孟子自信地回答:“ 。”
(3)较之现代人,古人对时光易逝、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深沉的人生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初高中教材所学的唐诗宋词中比比皆是,如“ ,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的具体原因为“ ”和“ ”。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学《诗》,因为学《诗》很重要,其中提到团结群众,讽刺时政作用的句子是“ , ”。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他认为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 , ”。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
(5)《大学之道》中,治国的前提条件是“ ”,而修身的前提条件则是“ ”。
(6)《大学之道》提出了格物、致知等八个条目,“ , ”说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
(7)《<老子>四章》在列举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 , ”。
(8)《<老子>四章》中对自我夸耀之人不认可并指出其弊端的两句是“ , ”。
(9)《五石之瓠》中,惠子描述大葫芦装上水后状态的句子是“ ”,描述大葫芦剖成瓢后状态的句子是“ ”。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五石之瓠》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