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爱》课时分层练
- 资源简介:
约5540字。
7.1 兼爱 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治乱者何独不然 B.故不孝不慈亡有
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察此何自起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B.此则天下之害也
C.此何难之有 D.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古代多指品格、智慧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也用于臣子对君主的尊称。本文指孔子。
B.慈,指长辈对晚辈的慈爱。“慈”也常用于称呼自己或别人的父母。如“慈父”“令慈”。
C.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君主,后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如“不求闻达于诸侯”。
D.国,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封地称“国”,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家”。本文即是此意。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是“不相爱”,以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等事实加以论证。
B.本文明确提出了“天下兼相爱”的思想,墨子的主张舍弃了儒家宗法等级制内容,是对儒家“仁”的发展。
C.墨子以诸侯、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等利己与亏人为例,说明违反兼爱互利原则的恶果是“交相恶则乱”。
D.知道了社会混乱的根源,并对它持反对的态度,那么就应当考虑改变的措施了,这就很自然地提出了自己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主张,应该说,“兼爱”的思想,和现代的民主平等思想是一样的。
5.《墨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论述了社会混乱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不相爱”,才产生损人利己,无恶不作的行为。
6.《墨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打比方的手法,提出要治理好天下混乱的状况,就要知道发生混乱的原因。
7.《墨子》中提出补救的办法,就是要人们“兼相爱”,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进而“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而天下能得到治理。
【提升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墨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战国时期,诸百家争鸣,天下“非儒即墨”,墨子甚至可以和孔子_____________。实际上,墨子不仅是一位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