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同步练习15
- 资源简介:
约12630字。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老李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不比年轻人差。
②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兼诗人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④我国几十年的工业发展造就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很多地方出现了白山黑水,人居状态堪忧。
⑤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国,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⑥无边的细雨笼罩着金黄的油菜花,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与低生育率的现象长期并存,原因之一是女性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工作与家庭冲突,尤其是工作与育儿之间的冲突造成的。
B.当前,百度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开始展示规模效应,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金融和安防等不同领域,一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先后问世。
C.数十年来,金庸作品风行华人世界,这一现象深刻启示我们:大众文化作为与大众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品类,更要以滋养人的心灵为己任。
D.超大城市呈现的超常性,不仅在世界发展进程中前所未有,而且在中国发展进程中也前所未有,即使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未曾有过。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 。 。 。 。 。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①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
②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
③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
④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
⑤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
A.⑤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⑤③
C.⑤②③①④ D.②④⑤③①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艺术家见到一种意境或是感到一种情趣, 还不甘心,他还要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感到这种情趣。他 不迎合社会心理去 ,但是他是一个热情者,总不免希望世有知音同情。因此艺术不像克罗齐派美学家所说的,只达到“表现”就可以了事,它还要能“传达”。艺术好比一棵花,社会好比土壤,土壤比较肥沃,花也自然比较 。艺术的风尚一半是作者造成的,一半也是社会造成的。
A.泰然自若 当然 沽名钓誉 蓊郁
B.自得其乐 固然 沽名钓誉 茂盛
C.自得其乐 当然 故弄玄虚 茂盛
D.泰然自若 固然 故弄玄虚 蓊郁
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guān)肺炎”疫情导致多地口罩脱消,一边是医疗物资匮乏而频频告急,一边是商家为牟利囤(tún)积居奇,疫情照妖镜下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