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一中202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610字。
202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近期,王峰团队的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面世引发关注。联想到去年由清华大学沈阳团队创作而成的人工智能短篇小说《机忆之地》,可以看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变化,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似乎开始朝向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峰攀登。
②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环》的《自序:从猿到神》里想象到,60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文本之中。因此,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到那时,“写什么”“如何写”的方法论问题已经解决,而难住人工智能的将是“为什么写作”这个哲学命题。
③就现实而言,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正在对写作领域进行“包抄”。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对此,文艺创作者们的态度是复杂微妙的:重复性工作日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它永远也不可能取代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④某种意义上,作家和人文学者的态度是对的。目前,无论是认知心理学、自然科学、计算机领域还是哲学和艺术创作领域,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艺术的核心创造力,常常就是有关无限性和非理性的表达,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更无法模仿的存在。人的大脑至今仍具有高度的神秘性,人工智能的“世界模型”建构依然远远赶不上人脑的运行模式。哲学家赵汀阳在其著作《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中谈到,当前人工智能还停留在“图灵机”阶段,凡是人脑能够进行的、一切在有限步骤内能够完成的理性思维,它都能有所表达,但欠缺创造力和变通能力是其重要缺陷。
⑤此外,人作为主体,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复杂的感性经验,而个体经验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正是生活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文学艺术重点表现的内容,无数经典文学作品正得益于此而不朽。从这个意义上看,人工智能没有经验的实感及处理经验的艺术转换能力,也就将永远无法拥有人类标准下的艺术创造力。慕明正以虚构的科幻故事表达了类似观点:当传统的写作观念烟消云散之后,“故事”仍然是人类创造力最后的高地。因为故事如同由无数线索编织而成的巨大挂毯,正是这些线索携带着广阔世界和自我心灵感受,让无数层次的信息以自洽而又具有审美性的方式或隐或现地存在于艺术世界里。
⑥回到这两部具体作品的讨论中来,《天命使徒》是一部超大体量的“网络玄幻小说”,它有主人公,故事情节大略完整,相较于情节和叙事,风景和人物内心描写更为突出。但就如同王峰自己给这部作品打61分一样,小说的文学性是存疑的,存在语言冗余、叙事性不足、模式化套用和堆砌痕迹明显等问题。如果说小说语言问题能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升级而改善,那么叙事诗学作为小说核心问题,可能是人工智能小说创作永远无法攻克的“难关”。
⑦相较而言,短篇小说《机忆之地》的人物对话性更为突出,但也存在文学性不足的问题。不过,值得玩味的是,作为一部“百分之百由AI创作出的小说”,“作者”借助“Memoria”之口阐释了对数据、记忆和人类情感关系的理解。从思想性(无论是AI真正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慕明的想象,一旦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再独特的作家语言风格也会被人工智能自如运用到文本创作之中。
B.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成为人工智能正在以难以阻挡的趋势对写作领域形成“包抄”之势的标志。
C.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还只能完成有限的、程序化的事情,尚无法把握无限性、非理性和不确定性思维以及个体复杂特殊的感性经验。
D.本文作者对运用人工智能实现真正
文学创作持有乐观态度,但什么时候实现是无法预知的,人工智能的文学创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或能模仿、创造出一个故事,但永远不会解码这个故事背后对世界的认知和自我心灵感受。
B.《天命使徒》和《机忆之地》共同之处在于,突出的语言描写冲淡了小说叙事,造成其文学性不足。
C.人工智能创作是由严密的逻辑与计算支撑的,优秀作品创作过程需要成熟的文学大语言系统来支持。
D.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发言,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及其在精神层面的独特价值,并非真的无用。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工智能文学创作未来尚需解决的问题的一项是( )
A.提供写作创意的能力 B.风格转移算法的发展水平
C.艺术的创造力和变通力 D.经验的实感及处理经验的艺术转换能力
4.目前,人工智能写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5.科技时代,文学有哪些独特的价值?请结合材料简析。
(一)现代立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铜牙
曾剑
十七岁这年,我报名参军。
“你为什么要当兵?”一个穿军装的人问我。
“找到我二爷。”
“你要到部队去找你二爷,他在我们部队吗?”
我摇摇头,一脸茫然。
二爷是烈士,但我们后人没有找到他的遗骸。
我二爷徐绪银,十二岁时,还是个放牛娃,那天跟红军的队伍去了军营。二爷瘦小的身影跟在红军队伍后面奔跑,显得那么弱小。我小脚的二奶,在他身后追,队伍越行越远,二爷越来越小,最后成一个黑点,眨眼间,二奶就看不见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