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240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4 年 12 月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 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地学研究成果指出,推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的动力是气候变迁。距今 3500~3000 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农耕区与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随着这一地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只有游牧业出现,畜牧业才真正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马具是推动牧人与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质依托,从人们跃上马背的那一刻起,广袤的草原就成为他们的舞台。
全新世温暖期结束之后,气候转冷、转干的地区不只限于中国北方。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在气候变迁的大背景下,欧亚草原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作出了选择;放弃原始农业,融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马的驯化赋予人们从不曾拥有的流动能力,人们利用资源的范围一下子扩大了许多,狩猎采集者步行的活动范围大多在两小时步行圈内,一旦人群的规模超过了这个范围内资源的承载力,就会导致饥荒,这也是为什么依赖步行的狩猎采集者很难形成大的社会群体。不过,海岸地带则拥有季节规律不同于陆生资源的水生资源,且有舟楫之便,有条件聚集大量人口,能够形成如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那样的复杂社会。
马的驯化还让人类第一次真正有可能全面利用草原环境,此前草原因为单位面积的初级生产力(植物生长)比较低,所能支持的次级生产力(动物生长)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从产生的时间先后来看,原始农业早于游牧型畜牧业,后者又早于放养型畜牧业。
B. 依赖步行的狩猎采集者在草原、沙漠、高原、极地都很难维持生计。
C. 对于游牧者来说,金属工具、纺织品和粮食属于难以自给自足的生活资料。
D. 在驯化、种植大豆之前,燕山-长城南北地区旱作农业系统尚未完全建立。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大兴安岭处于西辽河流域与欧亚大陆的草原地带之间,导致西辽河流域不具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条件。
B. 全新世温暖期结束后气候普遍变得干冷,使得游牧业一经产生就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扩散到整个欧亚草原。
C. 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突破了“两小时步行圈”内资源的承载力的限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复杂社会。
D. 黍比粟更适应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干旱与寒冷的环境,因此这一地区的游牧者从农耕者那里换取粮食时更看重黍。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游牧业起源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随畜牧而转移,……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B. 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距今 3000 年左右的一处遗址中,考古学家既发现了大量牛羊骨骼,也发现了不少农具。
C. 400 毫米年降雨量是农耕生产对水资源需求的底线,中国年降雨量 400 毫米等值线东段与明长城走向极为相似。
D. 《辽史•地理志》记载,辽上京一带为“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
4.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气温条件 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及存续期 生计方式
农牧并重
农耕
A. 文化 I 存续期内大部分时间里气温偏暖。
B. 文化 I 存续期内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尚未完成。
C. 文化 II 存续期内存在着劳动力的分化。
D. 文化Ⅱ存续期内人们主要利用草原环境维持生计。
5. 哪些因素对欧亚大陆游牧业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黑骏马(节选)张承志
我骑着马哗哗地趟着流水,马儿自顾自地停下来,在清澈的中流埋头长饮。我抬起头来,顾盼着四周熟悉又陌生的景色。二十来年了,伯勒根小河依旧如故。
河湾里和湿润的草地上密密地丛生着绒花雪白的芦荻,大雁在高空鸣叫着,排着变幻不定的队列。穿行在苇墙里的骑手有时简直无法前进;刚刚降落的雁群吵嚷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