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同步测试3
- 资源简介:
约7620字。
课时1 《论语》十二章(1)
A级 基础训练题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1~3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0分) ( )
A.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B.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
C.可以群,可以怨 怨:讽刺时政
D.迩之事父 迩:远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10分) ( )
A.可谓好学也已
B.仁以为己任
C.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0分)
译文: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10分)
译文:
B级 素养提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①在所有的儒家经典中,《论语》是最通俗、最温馨的一部。两千多年来儒家学说一直占统治地位,因此儒家思想及其倡导的理念弥漫在我们生活的空间,无往而不遇,即使在孔子受到批判的运动中,最常用的一句大批判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也来自《论语》,可见这部书对我们思想的渗透程度。至于工作、学习、生活中,《论语》中的话语出现得简直太频繁了,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类例子可以举出许多,它们平时就流行在我们之间,一旦接触到《论语》,人们突然发现似曾相识的东西太多了,就好像拥抱多年不见的老友一样欢迎他。
②《论语》与儒家其他经典相比是通俗的,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也可以读。宋代的开国元勋赵普,史书说他“寡学术”,太祖赵匡胤“常劝以读书”。他常读的书也就是《论语》,人称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虽有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