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练习
- 资源简介:
约4640字。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十四)
鲍照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窗窗①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极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②。
将死胡马迹,能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坎坷欲何道? 绵忧摧抑起长叹。
【注】①盲(yǎo)官:遥远。②留颜:留在记忆中的容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出征在外的老兵,他少年从军,晚年仍在戍边。
B.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写故乡遥远,音讯断绝,既有时间感,又有空间感。
C.这首诗的第五、六两句将视觉、听觉、触觉相结合,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D.这首诗的第七、八两句写抒情主人公触景生情,登山远望,思念远在故乡的亲人。
2.本诗末句写“绵忧摧抑起长叹”,而作者在他的另一首《拟行路难》中写“行叹复坐愁”(《拟行路难(其四)》)。同样是“叹”,这两首诗所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日常现象“泻水”发端,表达出水的流向取决于地势的生活认知。
B.面对人生不同的际遇,诗人既无可奈何,又不甘认命,只好借酒自宽。
C.最后两句剖露心怀,寥寥数语就把吞声不言、徘徊不前的愁闷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D.全诗语言质朴流畅,五言、七言转换自然,一韵到底,极具神韵。
4.前人评价鲍照《拟行路难•其四》:“迂曲婉转,蕴藉深厚。”请结合全诗,简析其“迂曲”的具体体现。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