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17 22:35:03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60+2200字。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文化自信:加深对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情感主旨的理解,了解诗歌中蕴含的革命文化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去探寻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奋斗历程的意识。
  语言运用:综合运用默读与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思维能力:把握诗中出现的大量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
  审美创造: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优美抒情语句。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基础知识】
  1.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ǎ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2.词语解释。﹙A级﹚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课内精读】﹙B级﹚
  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
  ……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说课稿
  一、说教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人文主题是“时代的脉搏”。单元目标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品,一首爱国之歌。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选取了极具个性的意象,从祖国的落后出发,以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书写了自己和那一代青年的迷惘与希望,表达了诗人及那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感与赤子之情。通过学习本诗可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小诗。
  二、说学情
  初三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重音、停留等表达情感的朗读方法,初步具备解读诗歌的能力。然而在本诗中,诗人用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表达个人情感,这给学生的解读增加了困难,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想象的方式走进诗歌情境,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学生距离诗人的时代较为久远,没有经历过诗人的心路历程,需要以“知人论世”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体悟。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上述分析及《新课标》中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
  1.综合运用默读与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把握诗中出现的大量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优美抒情语句。
  四、说教法
  1、诵读法。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诵读法。因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感,让学生体会诗的感情基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然后由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讨论归纳法。对诗歌中选取的众多意象所蕴含的特殊意义及主题的表达采用讨论法来加以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归纳、小结,得出诗歌是要用形象来说话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