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大教育联盟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490字。
山东省大教育联盟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中国古代究竟有无科学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无科学论,即明确强调“中国古代无科学”;另一种是有科学论,即明确强调“中国古代有科学”。
关于中国古代究竟有无科学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最早也许可以追溯到严复那里。被称为“精通西学第一人”的严复,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陆续将一些西学翻译介绍到中国。这就产生如何理解中学和西学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在严复看来,“所谓学,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事实然后总结出结论来,才叫做学”。然而,在“中国古代,大家唯圣人之言是从,以圣人的是非为是非,根本就没有人从大量事实出发去总结出什么结论的事”,因此,“中国古代就无‘学’”。
所谓“中国古代无科学论”,大致可归结为两条。一是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当然,断定中国古代无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是在假定西方古代有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基础上得出的,否则,凭空讨论中国古代无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没有什么意义。二是中国古代不仅没有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而且甚至没有构成近代自然科学的关键元素。当然,他们之所以要断定中国古代不仅没有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而且甚至没有构成近代自然科学的关键元素,目的是要回答“李约瑟难题”。
在李约瑟看来,在“科学技术发明的许多重要方面”,古代中国人“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至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他认为,尽管“中国古代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存在弱点,但是,“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而且“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此外,他还认为,中国古代科学还有两个重要特征值得关注:一是“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二是蕴含一种独特的自然观,即“有机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同“近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之后被迫采纳的自然观非常相似”。显然,后一看法同爱因斯坦正好相反,或许因为与二者的专业背景不同密切相关。显然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出发,会更多地看到“有机的自然观”的意义,从而认定中国古代有构成近代自然科学的关键元素;但从理论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就得出了“形式逻辑体系”缺失带来的判断。
所谓“中国古代有科学论”,也大致可归结为两条:
一是中国古代不但有科学,而且其水平要远高于同时代的欧洲。这在李约瑟那里说得非常明确。在“李约瑟难题”中,中国古代科学的强盛是先决条件。正因为中国古代科学如此强盛,才引出了这个问题。他强调,在公元3世纪至13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尤其在15世纪前,古代中国涌现“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其水平“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但近代自然科学却诞生在了欧洲。
二是中国古代不仅具有构成近代自然科学的关键元素,而且还具有某种超前性。例如,李约瑟强调,中国古代科学蕴含一种“有机的自然观”,它有某种超前性,同“近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之后被迫采纳的自然观”非常相似;席泽宗强调,中国古代不仅有像甘德那样“首开‘实验天文学史’的先例”的天文学家,和像张衡那样“制造了浑天仪,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又写了《灵宪》”的“伟大的天文学家”和“多才多艺的科学家”,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蕴含着“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严复最早提出了“中国古代究竟有无科学”的问题,并认为:在中国古代,“大家唯圣人之言是从”,所以根本就无“学”。
B.“中国古代无科学论”者以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和构成近代自然科学的关键元素来回应“李约瑟难题”。
C.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有科学,而且其发展水平要远高于同时代的欧洲,但是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存在弱点。
D.作者主张,两种论调的持有者都面临如何界定科学定义的问题,应该在区分科学概念种属的前提下作出合理的判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严复对照西学认定中国无“学”,因为他是按照西方近代科学的标准来界定科学概念的。
B.有学者断定中国古代无近代自然科学,是以西方古代有近代自然科学为前提作出的主张。
C.爱因斯坦从理论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中国古代无构成近代自然科学关键元素的判断。
D.和其他科学家一样,李约瑟也没对古代和近代科学的概念作出区分,从而没有实现超越。
3.下列对材料思路及其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了论辩双方的观点,这与《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相似。
B.对这场学术之争,材料在说明的基础上作出了议论,其题目则与这个思路有呼应。
C.从说明和议论的篇幅分配上来看,材料最后通过议论所提出的观点是为说明服务的。
D.材料对李约瑟观点的介绍尤为详细,是因为“李约瑟难题”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和要害。
4.“李约瑟难题”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用一复句完整复述该问题。(4分)
5.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有科学吗?请结合后两段有关观点,展示你的推理过程。(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捉迷藏
刘亮程
我不知从什么时候离开了他们——那群比我大好几岁的孩子。好像有一只手把我从他们中间强拉了出来,从此再没有回去。
许多年后的一个长夜,四周没有狗叫驴鸣,没一丝人声。这时候,一群孩子的喊叫声远远响起,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他们在玩捉迷藏游戏。还是那一群孩子。有时从那堆玩泥巴的尕小子中加进来几个,试玩两次,不行,再回去玩你的尿泥。捉迷藏可不是谁都能玩的。得机灵。“藏好了吗?”“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