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7310字。
山东省日照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5.0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任何知识体系都必须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然而,不同类型的概念形成不同性质的知识体系:本土标识性概念形成自主知识体系,移植性概念则形成依附性知识体系。相对于移植性概念,本土标识性概念以本土情境和价值作为基础,反映具有本土特色的事物;前者则以他国的情境和价值为基础,反映具有他国特色的事物,但通过移植而成为一国概念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本土自主知识体系不能建立在“移植性概念”的基础上,而是必须以“本土标识性概念”作为基础。
不可否认的是,移植性概念在我国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中长期发挥着重要的甚至基础性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自发端以来,先后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西学东渐”为标志、新中国成立初以效仿苏联为标志、改革开放后以“补课”为标志的三次移植浪潮,并由此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话语和以苏联为代表的革命性话语两大竞争性话语体系。显然,这两种话语体系都建立在移植性概念的基础上。这种状况除了时代的影响外,也与我国学术研究的习惯有关。梁启超就认为,西方人重视将理论建立在扎实的概念基础上,中国人则忽视这一点,导致论说游移不定。在现实中,生造概念、胡诌术语、缺乏真正的学理基础的粗制滥造问题也大量存在。
相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类自身,是人类为自身所建立起来的意义系统。由于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共同体中,不同的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从而赋予“意义之网”以不同的意义(文化价值),表现为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因此,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就是要建立符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义之网。与之相应,建构标识性概念也就是建构标识我国主流价值、反映我国重大实践的概念。
本土标识性概念的核心在于“本土标识性”,必须具有标识中国主流文化和重大实践经验的能力。标识性概念建构既要求概念建构者掌握建构之技巧,也要求拥有一双发现建构素材的眼睛。在这一方面,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应当成为标识性概念建构的源头活水。中国优秀文化既包括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标识性概念建构使中国独特文化基因得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展开的经验既包括中国革命的经验,也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标识性概念建构使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经验得到提炼。只有在本土标识性概念体系的基础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才能够坚如磐石。就标识性概念所具有的本土标识性而言,自主知识体系已不再是对移植性知识体系的局部反思、修补和取代,而是要建立基于中国国情的框架性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的建立,不仅将真正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意义之网”,而且将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提升中国的话语权。
(摘编自郭忠华《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的标识性概念建构》)
材料二:
任何一种知识体系,总是表现为一种逻辑化的概念系统。在每种具有自主性的知识体系中,总有一系列具有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文明内涵的“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需要辨析的是,知识体系中的原创性概念与标识性概念,各有其特定的指向性和规定性,二者之间并不是直接的重合关系。所谓“原创性概念”,其指向性和规定性是“原创性”,即其具有区别于已有概念的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所谓“标识性概念”,其指向性和规定性则是“标识性”,即其在同类的思想体系、理
(摘编自孙正聿《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概念基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我国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移植性概念曾发挥重要的甚至基础性的作用,这一方面受时代影响,也与我国学术研究的习惯有关。
B.不同的共同体赋予“意义之网”以不同的意义,表现为不同的意识形态,符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义之网体现我国的主流价值和重大实践。
C.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各学科以专业化、学理化、体系化的方式,从不同领域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一系列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
D.材料二列举“家庭承包”“十大阶层”“新型政党制度”等多个概念,来阐明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具有思想内涵、时代内涵、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植性概念”以他国的情境和价值为基础,反映有他国特色的事物,只能形成依附性知识体系,不可能形成自主知识体系。
B.建立基于中国国情的框架性知识体系,而不是对移植性知识体系进行局部修改,可以提升中国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
C.建构标识性概念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善于发现建构素材,把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作为源头活水。
D.知识体系中的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虽然各有其特定的指向性和规定性,但二者都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概念基础。
3.下列选项对材料中概念之间的关系标示正确的一项是(3分)
4.两则材料都论证了“标识性概念”对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但角度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通过对20世纪初中国乡村社会的调查,费孝通创造性地提出“差序格局”的概念。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此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母亲的灯 马新亭
小时候的冬天,天黑得特别早,吃完晚饭天就黑下来了。为了省油,天再黑,母亲也不让点灯,一家人就在黑影里说话,谁困了谁就去睡觉。
小舅就是在那样一个冬天,冒着暴风雪从几百里外把牛牵回家的。当时牛只有一只羊那么大,这还是在煤矿工作的爹攒了好长时间的工资买的,大牛买不起。那时候,我们兄弟姐妹都小,爷爷奶奶年迈多病,父亲在外地工作,农活就指望母亲一个人干。轻一点的农活,母亲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