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00字。
重组、拓展、延伸——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江苏省淮州中学 方建明
[理性思考]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去年按部就班的教完这个单元之后总觉得留下许多的遗憾,单元目标“融会贯通”真的达成了吗?学生真的融会贯通了?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文艺性论文,有些课文比较艰深,读懂尚且不易,融会贯通更加不易。阅读中的融会贯通应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对文章中的每一个部分的内容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最终把握全文的精神实质;二是能够由表及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甚至能从已知推出未知,达到新的境界。如何使这一届学生真正融会贯通,是不是可以另选角度?通过认真研读,我发现这个单元除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外,其他三篇都和文学鉴赏有关,考虑到高三年级要面对高考的特殊性,我决定联系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考点之一)将这个单元后三篇重组、拓展、延伸,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具体的说就是根据阅读诗歌的一般步骤:先由形象入手,再体会其情感,后掌握其所运用的技巧,将《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放在首篇作为总纲,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想象在诗歌鉴赏的作用;将《说“木叶”》放在第二篇,重点联系诗歌中的意象;将《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放在最后,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中的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以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新方案]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新方案
教学定位:
将本文放在首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想象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为下文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想象在诗歌鉴赏中作用
2、 了解诗歌鉴赏中发挥想象的方法
3、 能运用想象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雨霖龄》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展开想象导入。
二、研讨新课
1、 通读全文,思考:作者在文中主要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想象在诗歌鉴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讨论:联系全文,说说想象在诗歌鉴赏中有什么作用?
(1)、想象能再创诗歌中的形象
(2)、想象能获得情感的愉悦
(3)、想象能丰富诗歌的形象
(4)、通过想象对诗歌的再创造的目的在于获得情感的共鸣与感动
(5)、在想象中把握诗歌含蓄的艺术手法
(6)、通过想象能填补诗歌中的“空白”
3、 联系文中所列举的诗歌,说说在诗歌鉴赏中应怎样去想象呢?
根据诗歌的特点进行想象,具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