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520字。
2024-2025年度高二月考试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摘自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材料二: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他的死比当时很多革命战士的死更有价值和意义。
B.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要努力奋斗来解救他们,有牺性是难免的,不必在意和悲伤。
C. 中国形成了56个民族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
D. 我们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所以今天我们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张思德是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他为革命死得其所。
B. 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提出意见,就应照办。
C. 毛泽东当年强调开追悼会要成为一个制度,要开追悼会来寄托哀思,使人民团结起来。
D. 即使是身居高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为人民服务。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引用司马迁的言论,论证了“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的观点,继而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
B. 材料一中“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性”的论述,逻辑严密,具有思辨性。
C. 材料二在论述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精神的人民时,从伟大创造精神等四个方面展开,层层递进,论证思路是非常清晰的。
D. 材料二中,列举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是为了论述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4. 材料二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很有特点,请结合其各自的特点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两则材料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宗旨?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终以身死问苍天
孙皓晖
太阳出来了。汨罗江畔晨雾渺渺,青山绿水陷在了无边无际的迷蒙之中。
屈原从茅屋中走出来了,扶着一支青绿的竹杖,消失在弥漫的晨雾里,登上了那座高高的孤峰。晨雾消散,那个身影像一座石刻的雕像,久久地伫立着,久久地仰望着湛蓝深邃的天空。渐渐地,苍翠青山吻住了半边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