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2
- 资源简介:
约4630字。
11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背诵全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思维能力:紧扣“有”“无”,体会宋濂的勤学、顽强及他的殷殷期望。在对“有”“无”的探究中体悟本文鲜明的对比手法。
审美创造:通过小组辩论,体会主观努力对于成才的关键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书文;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求学之路,获得学习的启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
背景资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作品资料: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赠序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