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4/23 8:11: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2 总计:1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960字。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古代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高峰,涌现出了孔子、孟子、老子等影响深远的文化大家。大约同一时期的希腊也正处于文化高度繁荣的古典时代,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文化巨匠。
  古典文明能够走向繁荣,得益于这个文明长期以来不断发展和积累的社会土壤,同时也是其充分借鉴吸收其他文明要素的结果。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在各自的发展早期,就与其他文明有着丰富多样的交流互鉴,并最终将其它文明中的优秀要素融入到本土主体文明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典文明。
  早期中国文明在发展进程中基本上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文明发展快、程度高,因而中原地区借鉴和吸纳的主要是其他文明中的一些具体的物质文明。早在夏朝时期(约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1600 年)、中国就通过欧亚草原与其他文明有了较为频繁的交流。源自西亚和欧亚草原的绵羊、黄牛、小麦等先后传入中、国。同样,在中国驯化的水稻等农作物、驯养的家猪等动物,养蚕织丝等技术,也经过中亚传入到了西亚。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不仅延续了夏朝通过欧亚草原与中亚及西亚进行的商贸活动,还与东南亚有着广泛的往来。越南永富省曾出土过 4 件牙璋,这些牙璋的形制特点与二里岗出土的商代牙璋十分相似。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时期,尽管有政权的更迭,但早期中国文明的中心区域从未发生转移。总体来说,早期中国文明没有出现断裂,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在整体上也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古代希腊早在克里特文明时期就与近东和埃及文明有着非常密切的交流互鉴。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南部,是连接西亚和北非的重要枢纽。约公元前2000 年—公元前1680 年,克里特岛各地形成了一批以宫殿为中心的早期国家,这很可能是克里特岛上的原始部落受到近东王宫国家的影响而快速发展起来的。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发现了很多同时期埃及的手工制品。同时,克里特文明颇具特色的壁画和其他艺术形式,也对埃及和近东的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克里特文明逐渐被迈锡尼文明取代,克里特文明的很多特色也因此消矢。文明中心也从克里特岛转移到了迈锡尼等地区。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与地中海周边的文明交流互鉴更加密切。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来自埃及和近东的物品。比如,在迈锡尼遗址的祭祀中心区域,就发现了一块刻有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名字的釉陶匾牌的大块残片。公元前13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进入鼎盛时期,影响着伯罗奔尼撒半岛及鳘个爱琴海地区。公元前1100年,强势的“多利安人”入侵,迈锡尼文明随之毁灭,古希腊进入被称作“果暗时代”的大混乱时期。公元前8世纪,希腊社会逐渐从迈锡尼文明裦亡后的低潮中重新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古希腊除了从近东和埃及引入了艺术品和手工制品外,更主要的是向更加发达的东方文明学习了包括语言、文字等在内的精神文明。
  文明的交流互鉴不应改变主体文明的基本特性。早期中国和早期希腊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过程中都保持了各自主体文明的基本特性。中国在周代形成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都是基于中国文明本土特色而建立起来的,这为后来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希腊在古风时代(约公元前800 年——公元前 600 年)形成的城邦制度和各种政治制度,包括贵族制、僭主制等,也是基于希腊本土土壤而形成的,并为后来的希腊文明框定了发展方向。因此,早期中国和早期希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只是在社会的某些层面上进一步巩固了其原本就存在的特性。
  (摘编自李永斌《早期中国和早期希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材料二: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这里所谓的“不齐”,指的是差异与多元,是事物的常态。而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多元也是人类文明历史与现实的呈现。差异性源自文明各自之独特性,是文明多元的基础。每种文明既包含着可“攻玉”的“他山之石”,也存在着限制自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较早期中国、早期希腊同其他文明的交流情况,可发现二者交流的对象存在差异,这与其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有关。
  B.克里特文明融合了其它文明的元素,催生了包括柏拉图在内的众多哲学家,这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不同的文明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正是这种独特性造成了文明之间的差异,也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可能。
  D.“同则不继”的意思是如果追求绝对的同一,事物将难以持续发展,比如“党同伐异”就是过度求同的一种具体表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融入的外来文明丰富了早期中国中原地区农作物和家畜的种类,这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
  B.不同国家间思想文化的交流、技术的传播和贸易的往来,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C.对不同文明的差异秉持尊重与包容的态度,是保持自身主体文明基本特性的前提与基础。
  D.两则材料均以文明交流互鉴为话题,材料一更侧重于实例呈现,材料二更偏向于理论阐释。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论述了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彼此之间的文明交流情况,并且肯定了这种交流互鉴对于双方文明进步的意义。
  B.材料一以时间为序,详细地介绍了古希腊文明不同时期的特点,并着重区分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差异。
  C.材料二引用“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句话,既引出后文“文明具有多元性”这一观点,也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D.材料二认为对话对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与隔阂具有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不同文明之间有效开展对话的方法。
  4.早期中国文明与早期希腊文明不仅在发展进程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内容上也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些差异与不同。  (4分)
  5.唐朝时期,中原音乐多以优美、舒缓为主,表达情感较为含蓄;而西域音乐活泼明快,情感表达热烈奔放。《霓裳羽衣曲》是中原地区与西域文明交流产生的优秀成果。请阅读下面文字,并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将其视为优秀成果的理由。(6分)
  《霓裳羽衣曲》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在音乐节奏上,它融合了西域音乐的活泼灵动,但又不失中原音乐的典雅庄重:在情感表达上,它借助舞者细腻的动作,含蓄传递情感,尽显中原地区“中和”的传统审美特点;在氛围营造上,它以缥缈的风格营造出仙境般的意境,既契合本土道教对仙境和长生的追求,也反映出西域对神秘世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麦田望不到边
  汤成难
  六十出头的马永善做了一回男主角。马永善是他在电影里的名字,实际上他叫杨本丁、闷子、闷瓜、闷葫芦。杨本丁是大名,后三个是外号。小官庄的人只叫他外号。
  从前马永善每天要对牛说很多话,现在,他要把那些话分一部分出来对女演员说。马永善迟钝着,老半天也吐不出一个字来,导演说,你莫紧张,慢慢来。马永善还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