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120字。
2005年中考作文阅卷的几点思考
2005年无锡市中考作文试题回放
生活是美好的。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精彩无处不在。它使人感动,给人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请以“精彩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精彩一幕”、“精彩瞬间”、“精彩人生”等),再下笔作文。
2、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要扣分。
今年的作文是半命题作文,客观地说,这个命题很不错。首先,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体验生活,挖掘生活中令人感动、给人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精彩。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寻找写作的素材,这不仅是新课程着力倡导的理念,也是作文的一条最基本的途径。其次,题目比较开放,给所有考生以选择的余地,以思考的空间。所谓“精彩”,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优美”、“出色”,生活中优美、出色的事物层出不穷,因而可写的题材也是比较宽泛的,这样的命题比单独命题“精彩的瞬间”写作的范围更加广阔。第三,层次感很强,有明显的梯度要求。根据命题要求,我们可以确定是以“精彩”为话题,需要补充完整的部分又是记叙、描写、议论的抓手。“生活是美好的”,限制了选材的方向,“令人感动、给人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又暗示了选材的性质,你即使不懂得什么是精彩,只要写的是“令人感动、给人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内容,就是切题的。从题目的开放、限制和提示来看,我们认为这是近几年难得的好题。
阅卷中,我们从题目的要求入手,确定评卷的方向,不过分去追究“精彩”的含义,不过分地区分“瞬间”和“一幕”的差别,只要考生在记叙中能够表达清楚“瞬间”、“一幕”的内容,讲述清楚“人生”的含义,语言表述比较流畅,都可以得到切入分(47分),再以能不能在“精彩”上进行描写、渲染等来考察、判别学生作文的优劣。
从这次阅卷情况看,考生作文呈现出很多“亮点”,的确是“精彩”纷呈:首先,初中学生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了。这次作文中,很多考生把目光真正投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发现身边生活中的真善美,从平凡中看到当今社会中的无限真情,写出了我们这个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精彩。其次,阅卷过程中,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当代初中生具有敏锐的思维触角,有独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少考生并没有把笔触停留在描写精彩、记叙精彩上,而是挖掘出铸就精彩的原因,抒发出自己对精彩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认识。第三,初中学生的阅读空间比较大。很多学生的作文让阅卷老师由衷感叹,学生读的书真多,而且不是泛泛地凭兴趣阅读,很多人都能从好奇阅读转到理性欣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好语文的法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力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超出功利之上的读书趣味。第四,很多考生已经具备较高的写作技巧。试题要求600以上,但800字以上的作文大有人在。“愿写——能写——会写”,这是学生作文的三个境界,相当多的考生已经完全跨越了写作的第二关,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次作文阅卷中也发现了值得我们反思的几个问题。这次作文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审题。题目要求以“精彩”为核心,但很多作文却偏离了这个话题核心,充其量只是一般的感动或启发,看不出有什么精彩。比如,在题目要求中给出的三个示例中,“精彩人生”当属最难写的,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以此为题作文,少不更事的初中生大多还不懂得“人生”的含义,所以,这类作文中,多数文不对题。第二个问题是很多考生写作时脱离个人实际,写不出真实的事,反映不出真实的情,表达不出真实的思想。矫揉造作、胡编乱造、人为拔高的现象很普遍。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养成良好的文风,倡导“我手写我口”,应当是广大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活中处处都有精彩。愿每个中学生都有一双慧眼,去寻找精彩,发现精彩,写出更多精彩纷呈、文质兼美的佳作。
2005年四川中考作文命题走势
2005年是推行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二年。《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特别是中考作文命题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按照既有利于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又有利于中考选拔人才的原则,广大中考命题者对作文命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据此我们可以窥望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新趋势。
一、从题型选择上看,呈现“一退二进三稳定”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