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名校联考作文汇编:月考名题+审题立意+例文佳作1(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7 16:37:31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6 总计:26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12月名校联考作文汇编
  01 2025届高三1月名校联考作文汇编一(2025年1月考).docx
  01-2025届高三12月名校联考作文汇编一(2024年12月考).docx
  02 2025届高三1月名校联考作文汇编二(2025年1月考).docx
  02-2025届高三12月名校联考作文汇编二(2024年12月考).docx
  03-2025届高三12月名校联考作文汇编三(2024年12月考).docx
  04-2025届高三12月名校联考作文汇编四(2024年12月考).docx

  2025届高三一月份名校联考作文汇编(一)
  月考名题+审题立意+例文佳作
  写作主题:
  01  人性本真与艺术同情                  02 交换的思考
  03 诸子百家  文化传承                   04 善用记忆,创造未来
  05 以理性消费迎接大学生活               06微信文字讨好症
  作文汇编:
  01 (2025年1月八省联考四川、河南、山西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本是艺术的,是富有同情心的。只是社会阻碍或消磨了。
  以上材料你赞同与否,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题目给出的材料是一句关于人性与艺术、同情心以及社会影响的观点:“人本是艺术的,是富有同情心的。只是社会阻碍或消磨了。”这句话提出了几个核心要素:人的本性、艺术与同情心、社会的影响(阻碍或消磨)。
  1. 人的本性:材料认为人的本性是艺术的、富有同情心的。这是一种对人性本善、本具有美好特质的假设。
  2. 艺术与同情心:艺术与同情心在这里被并列提出,暗示它们都是人性中值得珍视的美好品质。艺术代表了创造力、审美和情感表达;同情心则体现了对他人的理解和关怀。
  3. 社会的影响:材料指出,尽管人性本具有这些美好品质,但社会可能会阻碍或消磨它们。这暗示了社会环境对人性发展的复杂作用。
  立意:
  1. 赞同角度:
  • 可以从人性的美好出发,探讨如何在社会中保持和发展这些美好品质。
  • 分析社会如何可能阻碍或消磨人的艺术与同情心,并提出解决方案。
  2. 不赞同角度(较具挑战性,需谨慎处理):
  • 可以质疑人性本善的假设,提出人性是复杂多变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艺术与同情心。
  • 或者探讨社会是否必然阻碍人的发展,是否存在促进社会正面影响的可能性。
  例文:
  回归人性本真,重拾艺术与同情
  人本是艺术的、富有同情心的,然而社会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消磨了这些特质。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
  2025届高三一月份名校联考作文汇编(二)
  月考名题+审题立意+例文佳作
  写作主题:
  01   敬业与乐业                   02 引用古诗文否能让作文更好
  03 勇敢做你自己                   04 缓慢的牛车与匆忙的脚步
  05 狭路相逢勇者胜还是强者胜       06缝隙、危机、生机
  作文汇编:
  01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因自己的才能与境地,将一种劳作做到圆满的人,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1. 审读材料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出自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核心语句强调了依据自身的才能以及所处的境地,把某一种劳作做到圆满的人,堪称“天地间第一等人”。梁启超认为有人间第一等人,但是他认为的人间第一等人,不是职位高低,而是能不能敬业。他说:“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这里的“才能”指的是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特长、技能等;“境地”涵盖了所处的环境、岗位、生活状态等诸多方面;“劳作”可以广泛理解为各种工作、劳动、付出等;“做到圆满”则突出了一种极致、尽善尽美的完成状态,意味着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如何做第一等幸福之人呢?就是要把每一样工作做得圆满,怎样才能把每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从个人成长角度:思考个人如何发现自己的才能,结合
  ……
  2025届高三十二月份名校联考作文汇编(四)
  月考名题+审题立意+例文佳作
  写作主题:
  01 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
  02刀郎演唱会:以艺传情,弘扬爱国精神
  03 面对困局:选择放弃、等待转机与闯出新路
  04 格局决定高度
  05 “听得懂话”的理发师李晓华事例的思考
  06把握“止”之智慧   成就美好人生
  作文汇编:
  01 (2025高三湖北黄冈12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的同学写作时喜欢引用古诗文,如以“大风泱泱,大潮滂滂”铺排开篇,以“君不见”引出事例,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鼓励创新,用“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激励奋进……这样写有时能为作文增添文采;那么,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以举例的方式,列举了同学们在写作中引用古诗文的几种常见情况,包括渲染气氛、引出事例、 鼓励创新、激励奋进等。随后,材料抛出一个问题: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这表明材料的核 心并非探讨如何引用古诗文,而是引导我们思考古诗文引用与作文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次作文材料的关键词语:“增添文采”表明引用古诗文的一种积极作用,但“作文更好”则指向更深层次的 目标,即作文的整体质量。两者之间并非完全等同,暗示了材料的批判性思考方向。就材料而言,文章可 以立足于“古为今用”的理念,探讨如何在作文中恰当引用古诗文,既要发挥其语言优势,又要避免堆砌辞 藻、生搬硬套等问题;也可以从“内容为王,形式为辅”的角度出发,强调思想性是作文的灵魂,语言只是 表达的工具,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行文思路上,文章开篇可以材料中的现象为切入点,描绘出一些学生热衷于在作文中引用古诗文的情景, 以此引入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在论述过程中,可以从正反两面全面审视古诗文引用对作文质量的影响。 正面论证:运用例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