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课时,约3600字。
《祝福》教学设计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 陈丽贞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作品倒叙式的结构方式及运用语言、肖像描绘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教给学生赏析小说的方法,从而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其悲剧的社会根源。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二、教学重点:
1、 质疑、探究情节设计的用意。
2、 深入认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
3、 欣赏小说中三次较为集中的外貌描写。
三、教学难点:
1、 多次渲染“阿毛被狼吃掉”的用意。
2、 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该如何评价?
3、 学习小说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和情感。
四、教学设想
1、课时安排
根据学生平时读小说比较关注故事情节的心理特点,第一课时拟从情节入手解读小说,通过质疑、探究情节设计的用意初步领会小说的主题。第二课时探究祥林嫂之死,深入了解其悲剧的社会根源,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祥林嫂的反抗。第三课时欣赏小说的对话描写及体味语句的深刻含义;欣赏小说中的肖像描写。
2、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点拨式教法,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时
《祝福》课前作业:写出情节提纲,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
课前板书: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单元,大家都知道小说有三要素,哪三要素呢?(人物、情节、环境),平时大家读小说的时候,比较感兴趣的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回应,师:绝大部分同学都比较关注故事情节。或:那我们现场做一个统计……)这也难怪,我们中国传统的小说很重视故事性,所以我们中国读者传统的心理是乐于“听故事”。《祝福》是一篇老课文,以前上公开课的老师几乎都是从人物入手去解读小说。确实,人物很重要,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不过,今天老师想换一个角度,就让大家从比较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入手去解读这篇小说,这节课的重点是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去质疑、探究本文情节设计的用意。
二 复述故事
哪一个同学先来复述一下祥林嫂的故事(课前要求用顺叙),而后全班一起来概括。
一生复述之后,点评:口语表达很流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得是否清楚(小说终归是记叙文的一种,记叙要素要交代清楚)。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侯永峰同学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复述故事的,跟课文的顺序有点不一样。课文是结局放在开端之前,这是什么手法呢?倒叙。那我们先一起来概括一下各部分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