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穷死的——《祝福》教学的切入方法
作者:王小小 时间:2006/5/11 21:38:0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211
教学时可从这句话的“穷”字开始切入,逐步深入地研究课文内容。首先要求学生翻开字典查找“穷”的含义,然后回顾所学知识中有关“穷”的句子,诸如“贫穷”、“穷困”、“穷尽”、“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知道“穷”既有物质资料的缺乏,也有精神上的贫乏,还有处境艰难,无路可走等意,结合所有“穷”的含义,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祥林嫂的“穷”有哪些体现,然后分析她穷的根源,这样就可以从内容到主题把握全文了。
祥林嫂的“穷”至少可以从文中找出:
一、 没有姓名
中人是卫家山人,大概姓卫。丈夫叫祥林,她也就被称为祥林嫂。
二、 没有生活资料
希望自食其力,出来做工,工钱被婆婆领走了;再嫁丧夫失子后大人伯伯来收屋,她无处可去;在四叔家的工钱捐了门槛,送给了庙里;连后来讨饭时篮子也是空的,碗是破的、竹竿开了裂。
三、 没有亲人
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主人厌恶她,赶她走。
四、 没有春天
春天,她没了丈夫;新年才过十几天的春天,她被卖、被迫改嫁;春天,狼吃了儿子阿毛;春天,她捐了门槛却被否定;新年将近的春天,她悲惨的死去。
五、 没有希望,没有同情。
祥林嫂有力气,干活卖力,食物不论,一直在与命运作抗争,但她一个个希望全都破灭了!希望自食其力却被抢卖;希望有自己的家却被赶;希望宣泄痛苦却被人耻笑厌弃;希望做奴隶而不得;希望死掉的一家人见面而又怕被锯为两半;希望赎罪却被拒绝;精神无可寄托,对灵魂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希望有人解答疑惑而得到的是说不清。
六、 没有祝福
祝福是鲁镇的年终大典,年年如此,家家如此,课文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多次写到祝福,可祝福不属于祥林嫂。她悲惨地死去,周围是一片祝福声,可属于她的是:“不迟不早,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
像以上类内容,课文中还可以概括。她的确是“穷”:物质贫乏,精神贫穷,走投无路,惟死路一条。祥林嫂为什么人物质到精神至处境都如此穷困呢?联系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就暴露无遗了。
从“还不是穷死的”切入课文,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和主题就可由部分至整体,由表及里地把握住,故不失为教学时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七、 愚昧无知,无法解脱
用愚昧无知的方法与命运抗争:用死来反抗再嫁,认为再嫁是不干净;用积年的工钱捐门槛,认为以此可以赎罪;对命运、迷信,是疑惑、希望、苦恼而无法解脱。
一道“值得商榷”的高考题
重新考查标点符号是二00四年高考的一个新变化,它体现了强调语言基本功,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基本理念。便于指导中学的语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阅读鉴赏,这是深受中学生欢迎的一个变化,但笔者周围有些人认为零四年高考题(湖北卷)标点符号一题的答案值得商榷。其实,该题答案的正确性勿庸置疑,它正是强调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
湖北卷高考题第六题是: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标准答案C
C句主要考查点是省略号、破折号和引号的用法。其中省略号一处,有人认为使用不妥,理由是此处的省略号有总括的意思,不应该用省略号而应该用“等”或“等等”。
诚然,省略号和“等(等等)有时可以互换,有时不能互换,在都是表示列举时可以互相替换,但当列举的各项和省略的部分共同充当某一词语的修饰成分时,其省略成分只能用“等(等等)”表示。这理论知识没有错误,但具体语境就要仔细分析了。
如“马克思不仅广泛地阅读政治学、哲学、历史……书籍,空冰闲时间还阅读各种名著。”此处的标点就只能用“等(等等)”,不能用省略号。因为它既表示省略,又总括“书籍/,还和前面列举的部分一起共同充当“书籍”的修饰成分。
又如: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住处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其中“旅游等资源”处就只能用等而不能省略号,因为“等”前后的关系既是总括又是修饰。但高考题C句不同,它只表示“列举省略”,没有总括之意,也不修饰“顶住疼痛”部位,只表示“顶住?的方式,所以,此处省略号和“等(等等)二者皆宜。当然,如果省略号后面,“顶住”前面有诸如“器物”等字样,则该句省略就只能用“等(等等)”了。详示如下:
①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②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一些器物顶住疼痛部位。
其中①句省略号列举的各项和省略部分不修饰“顶住疼痛”,无总括之意,省略号、“等(等等)”都行。②句有总括之意,且修饰器物,只能用“等(等等)”。
由上分析可知,该题的正确性不值得商榷,它说明仅掌握基本知识还不够,比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语境的具体运用。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