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920字。
文言文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训练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庆中
通联:湖北仙桃市郭河二中 (433013)手机13997998519 邮箱xtwqz@126.com
一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课文《〈孟子〉二章》)
(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法家拂士( ) (2)至于鄙( )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困于心 至于鄙 B、而死于安乐也 亡而能悟
C、是以至此 不以物喜 D、由宋君观之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
3、翻译下面句子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整体阅读填空
甲文论证了 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甲乙两文虽文体不同,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例如两文都谈到了“ ”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乙文中的宋昭公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的“ ”这一观点。又如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对待 的问题,甲文中说“ ”,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
5、写作训练。
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振旗鼓,这是一种勇气。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哪些联想?请依据材料中的一个关键词、一句话,再联系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写一篇作文,文体自定,题目自拟。
二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