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我想对你说——关于《传记选读》中文言文单元教学的一点想法
作者:广东实验中学 田士军 时间:2006/11/22 12:43:2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565
一、《传记选读》中文言文单元开讲前的想法
1、《传记选读》中要高度重视文言文单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中对选修文言文学习有如下要求: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高考中要体现对选修课的考察”(倪文锦语),既然如此,那么就要充分重视选修课。和必修课中的文言文相比较,《传记选读》中文言文单元具有篇幅长、内容多、相对浅显的特点,这就决定必修课中采用的精讲多练方法得变。如必修课文《鸿门宴》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字词句的全面疏理到课文知识点的系统总结,做到不厌其细的讲解。而“课文只是个例子。”有了必修课文这个例子,选修课文《项羽本纪》的教学就可以放手让同学去研读、讨论、归纳,在此基础上再让同学忠实于原文进行改编、演出、点评。
和《传记选读》整书相比较,虽说文言文单元仅占了全书的1/3篇幅,但它的所占的教学比重却远远超过了1/3,所以我们非重视不可。
有了态度,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2、充分调动同学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就已形成,而我们面对的高二同学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基本上都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兴趣。换一种说法就是,有部分同学缺乏语文学习兴趣。另一个事实是,有很多对语文有兴趣的同学也视文言文为畏途。这些就意味着我们在开设《传记选读》中文言文单元时,更要使出浑身解数,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如课本剧、原作改编等)最大程度地激发同学的语文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就有了结果。
3、以工具性为主
虽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础学科,但落实到具体的课文上,我始终认为语文是一门以工具性为主,在工具性中体现人文性的学科。文言文的教学尤其如此。 语文的人文性除了由语文承担之外,还应由其他学科共同承担,因为系统大于部分之和。绝不能因为过于强调其人文性,而把语文上成既像政治又像历史的“四不像”。正如人教版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我们的教学目的既不是让同学全面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也不是让同学深刻领会马克思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而是让同学通过课文的学习,尝试掌握悼词的写法。这才是语文的应有之义。
在落实语文的工具性的前提下,在人文思想性突出的课文中突显其人文性,理所应当。如《苏武传》就是一篇人文思想性突显的选文。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羁,却坚贞不屈;虽“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历十九年之久,却终得归汉。文中突显的苏武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在落实字词句的前提下,结合当下用一节课的时间去讨论如何继承与发扬“苏武精神”(执着、爱国)也是不为过的。但在人文思想性缺乏的选文中(如《马鈞传》),又绝不能为人文性而人文性,那就有点不合事宜了。语文的人文性应体现在课本的整体中,而不是每一课都要有所体现。那没必要,也没可能。否则,那真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4、关于课文中知识点的落实
虽说考纲是高考的指挥棒,但在高二的日常教学中却又不能早早地把眼光瞄准考纲,那样会让同学只见树木。反之平时进行“全见森林”的教学也是行不通的。合理的是在“森林背景下看见树木”的教学形式。具体到《传记选读》文言文单元中就是让同学在阅读理解篇幅长、内容多的选文后,教师还要有计划地突出选文里的“树木”。有意识地让同学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进步。
5、着力提高同学的思想认识
学习《传记选读》中文言文单元,绝不仅仅是让同学在“森林背景下看见树木”,而是让同学在此过程中,更上一个台阶,从历史人物的身上汲取自己精神成长所需的人文和思想的养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的终极目标是着力提高同学的思想认识。
二、《传记选读》中文言文单元操作设想
1、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既然选文有篇幅长、内容多、相对浅显的特点,那么完全可以把任务分解到各个学习小组中,课堂上让同学唱主角,让他们互问互答,互启互发,教师要做好全面的组织协调工作。
2、原作改编,检查效果
除了让同学唱主角,让他们互问互答外,还可让同学在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艺术再创作,可采用故事复述、原作新编等形式,如可要求同学把《马鈞传》中的绫机、指南车相关段落写成产品说明书。通过此类形式,可以检查同学对课文的学习效果。
3、尝试实践,全面发展
还可在课文改编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同学把选文以课本剧的形式演出来。在演出实践的中,期待同学有全面的发展。如:同学可以在观赏电影《霸王别姬》的基础上,把《项羽本纪》中的“垓下悲歌”部分编演出来。通过如此的尝试,同学的收获是远远大于课文本身的学习的。
总之,立足教学大纲,着眼考纲,用尽可能新颖多变的教学形式,在工具性中突显人文性的教学,或许会让同学有一点学习收获。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