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90字。
《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为自读课,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篇短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体会读书的好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
1.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会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
教学难点
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录音机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言,两篇短文作者的有关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方法1:名言导入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同学们知道是谁说的话吗?而知识又从何处而来?如果我们不了解,那么就来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英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方法2:由学生搜集的名人读书故事导入。
方法3:由中学生学习现象导入。
有很多同学,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抱着这样的想法:学习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是为了应付学习和考试的任务,或是死抠书本中的文字,机械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这些读书学习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个小短文,看看许多出名的大家是怎样论述读书问题的。
介绍作者: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论说随笔文集》初版于1597年,最初只收入10篇。书出后风靡一时,因此培根生前曾多次再版重印,次都有增删修改。到1625年培根去世前一年印行第四版时,全书已扩大为58篇文章了。
在这些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中,培根讨论了题材相当广泛的人生问题。他以一些精妙的格警句,提炼概括了丰富深刻的生活哲理。黑格尔曾指出:“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像,有力的机智彻的智慧”、“他的著作充满最美妙、最聪明的议论”,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